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本双 《学子》2013,(1):72-73,81
一位58岁的普通乡村教师,坚守海拔高达1200米的高山学堂37个春秋;一所学校,12名学生,其中有9名留守儿童,3个年级一个"家";老师因学生快乐而幸福,学生因老师幸福而快乐,幸福和快乐撑起了这所高山之巅的十二人学堂。一、坚守高山学堂37载,因学生快乐而幸福9月12日,我前往竹山县宝丰镇马场教学点采访,上山的路并不轻松,仿佛"车行山峰上,人在画中游"。到了公路  相似文献   

2.
巴述丽 《教师》2010,(31):115-116
读名家吴非老师的《前方是什么》,我领略到了吴非老师这样一位有思想,敢说,敢做的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智者的形象。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新教育,以一名引领者的姿态带领我们前行。正如他自己在书的自序中说的那样,“教育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相似文献   

3.
舒情 《贵州教育》2010,(8):47-47
老师是什么?有人说;老师是蜡烛;是人梯;是春蚕;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有人说:老师是决定天气的云层;是决定焰火的引线;老师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决定学生的未来与憧憬。而教师从事的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敞开心去感受,幸福就会像暖暖的午后阳光洒遍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自豪地说:老师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将语文老师的教学做过这样的比喻,说语文老师就像一位红娘,一手牵着学生,一手牵着教材。可这位红娘却有两个习惯:一是把自己喜欢的对象当作学生喜欢的对象,学生心里怎么想他并不太在意;二是不放心学生与教材单独相处,硬要夹在两者之间,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教材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多地是在应付教师,而不是真正地走进教材。  相似文献   

5.
“潘小明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周玉仁教授是这样评价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的。确实,作为当今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家,潘老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节课,每一次提问,他的出发点永远是学生。他认为:“作为一位老师,如果能经常为学生们想想,那他就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而想着想着,老师自己也就提高了。”潘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数学教学。他吃着自己喜爱的葱油拌面,思考着“数学生成教学”,阐述着自己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抒写着自己精彩的课堂人生。所有听过潘老师课的人,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究竟潘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地演绎他精彩的“课堂人生”的呢?从这个个人专辑中,相信您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6.
一位姓王的中学语文教师告诉笔者: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学的内容也由学生是否应该听转向学生是否喜欢听;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变得缩手缩脚,多在充当“和事佬”……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害怕学生利用给老师打分的“武器”对他进行“报复”。甚至有的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后想尽办法“炒”掉老师,致使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很不稳定,一个学期换了多位教师。我曾与这个班的学生代表谈话,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被学生“炒”并不是因  相似文献   

7.
一、让先做好的学生等一等。还是…… 去年,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课。除了课堂的精彩,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感悟作批注,几名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举起手来急于作答。于老师走到他们跟前,和蔼地说:“写完啦?那就等等其他同学吧。”说完,他起身继续巡视。刚走两步,旋即回转身,对那几位学生耳语了几句。只见那几个同学眉飞色舞地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巡视起来。后来,于老师说明,他对孩子说:“我们班谁学习有困难,快去帮帮他们。”  相似文献   

8.
阅读魔方9     
《小火炬》2006,(11)
阅读精品雪的面目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学生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学生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纯白的。学生就猜测:雪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很冷的。学生就猜测:雪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细颗粒状的。学生就猜测:雪像沙子一样。  相似文献   

9.
许多老师走上职业生涯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会尊敬、支持他们,他们很难认识到尊重是需要努力才能赢得的。班级管理既可以造就一位好老师,也可以破坏一位好老师。一位可以管理好班级的普通老师就可以做得不错,而一个能说会道、充满创造力的老师,如果不能管理好班级的话,他的教学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聪明的老师懂得学习让学生按照他的要求做事的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对"罗森塔尔效应"的认识罗森塔尔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很高,老师对他的许多话都是持深信不疑的态度。他指出,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很高,就像对待聪明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而学生似乎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升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使其最终成为优秀的学生。整个的教学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而在日常的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期  相似文献   

11.
熊燕 《语文天地》2013,(11):59-60
阳光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诗意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和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将会让师生幸福、快乐地栖居。一、阳光的语文课堂源于幸福的快乐幸福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同学和自我的肯定、鼓励、赞赏。在这洋溢快乐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教师的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快乐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教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中,我也尝试着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等待     
这是乡村里一位稚气的女教师执教的校内评优课。台上,教师才思敏捷;台下,学生对答如流。一切都按预设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你有一种见解,我有一种见解,让我们敞开心扉,让见解相互碰撞,一定会收获无限的美丽,请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的手便像雨后春笋似地冒了出来,唯恐错过机会。“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河边;不用书本,用流水;不靠空洞说教,而是借物喻人。”“孔子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泗水河边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弟子们在实践中升华体验,在感悟中沸腾情感。”这…  相似文献   

14.
潘文彬 《江苏教育》2022,(94):67-68
<正>与杨德铸老师相识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博学、睿智、善思、执着。我曾多次走进他的语文课堂,他的课朴实自然,总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惬意感。学生在他的课堂上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我也曾多次参与他的语文教研活动,他的每次发言都鞭辟入里,总会给我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酣畅。教师在他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自然地获得教学智慧的生长。屈指算来,杨德铸老师已经在南京市江北新区这片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了32个春秋。32载寒来暑往,改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执着与初心。32年来,他一如既往,孜孜矻矻,生产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送走了一批批莘莘学子,培养了一位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享受着读书、教书、科研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5.
支玉恒、于永正两位大师幽默睿智,课堂抛却繁华,追求实实在在,返璞归真。两位大师又各具特色,下面我谈一谈他们的风采!于老师的课具有以下两大特色:一、静中有动似静实动一堂本该枯燥乏味的写作指导课,在于老师高超精湛的演绎下变得鲜活、生动、充满活力。于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让本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学生表面上看是静的,而无一个学生不在深入地思考,无一个学生的思维不在激荡。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文思泉涌,精彩语句畅泻于笔端,老师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表面形式的参与,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深…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和学生之间达成了一种久违的默契:读能读得畅达,评亦评得精彩,思要思得深切,写可写得畅快。这是我对课堂生态最幸福的体味,这种体味让我与学生的心灵贴得更近,让我可以和学生们零距离地交流生命体验,让我的课堂生态因为身边这群脸上洋溢着幸福微笑的学生而更加精彩。我承担着三个班的教学任务,这既是对我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我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挑战。我努力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尝试,让课堂上每一个生命在小组合作中实现最有  相似文献   

17.
王秀琴 《辅导员》2012,(27):24-25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能否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这是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呢?一、一条主线——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人有人脉,因生人杰;地有地脉,因生地灵。一篇文章也因有了文脉,才有了灵气。作为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赏析一篇文章时,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顺着  相似文献   

18.
教室里,家长会正在进行,有一位很特殊的家长不是听老师讲,而是看着坐在他旁边的儿子,原来儿子一直在用手语向父亲传递着老师的话语——这是一位聋哑父亲。家长会结束了,大家怀着深深的感动和敬佩把父子俩拥到台上,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每一位老师、家长、同学,都记住了这个懂事倔强的儿子和这位自豪幸福的残疾父亲,他们成了老师激励学生、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好榜样。家长会前,老师曾告诉男孩,他的父亲可以不参加家长会,但男孩却像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生气地说:“我有父亲选”是啊,他有父亲,他要让自己的父亲同其他人的父亲平等而自豪地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周徐徐 《上海教育》2014,(34):80-8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幸福是一种心态和体验,幸福是没有标准的,当一位学生把学习当做快乐去享受的时候,学习是幸福的;当一位老师尽情挥洒教育智慧的时候,老师也是幸福的;拥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和这样的一群快乐学习的学生,课堂就是幸福的。在幸福语文课堂的构建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已有将近20个年头的我,时常向往自己和孩子们能够拥有弥漫在孔夫子与其弟子们之间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时常追求像柏拉图和其学生民主平等地探究问题的场景。因而,热切探寻、营造诗意的英语课堂,凭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让自己和学生共同进入学习的佳境,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因为,我始终相信:诗意的英语课堂中,老师是幸福的;诗意的英语课堂中,教室是缤纷的;诗意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