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传播理论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内涵的区别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进而让新闻理论的论述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新闻理论的类型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了,对于"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界定也开始变得明确起来。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实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而"软新闻"则是代表着对于实效性要求并不是非常高的非事件性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前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实效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来区分和界定的。对于新闻实践而言,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对于新闻报道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全媒体时代,无论是新闻采写角度、深度,还是新闻采写的思想、情感,一些地市级党报不同程度地存着这样那样的"新闻遗憾"。这样的"新闻遗憾",不仅会降低地市级党报的竞争力,还会弱化权威性。尽量不让新闻留遗憾,地市级党报需要打造新闻升级版,铸就"地气新闻",深挖"背后新闻",汲取"本质新闻",展现"前瞻新闻",营销"思想新闻"。"新闻遗憾"在实践中的表现"慢的遗憾"——主要表现在判断新  相似文献   

3.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也就是对新闻的"贩卖"过程。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就抓住了商品的新"卖点",一篇新闻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欲,也就是使新闻有了好的"卖点"。那么,新闻的"卖点"从何而来?说白了,新闻的"卖点"来自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经营"。一、从提高效率入手,培育新闻"快"的卖点新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的时效性,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有没有"卖点",其决定性因  相似文献   

5.
李允 《记者摇篮》2008,(3):34-35
一、何为新闻伦理新闻不是"有闻必录"。那么,"录"与"不录"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录"才能尽量准确地体现新闻价值?在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背后,相关法律法规的他律,成为约束新闻活动的有形规范;新闻职业道德的自律,则成为规范新闻活动的无形约束。新闻伦理的提出,将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与建设,放到了世人审视的砧板上。所谓新闻伦理,是新闻事业整  相似文献   

6.
明晰主导性新闻观念、确立明确的"新闻主义"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认为,建立在"发展新闻主义"与"专业新闻主义"统一基础上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是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在观念论视野中,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就是以新闻专业主义观念实现新闻业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整体发展、促成新闻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良性互动发展的"新闻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  相似文献   

8.
正"将"新闻,也就是预告性新闻,严格说,"将"新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姑且把一些将要发生的事实称为"将"新闻。从读者需求的角度讲,"将"新闻能满足读者预知的心理需求;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一旦"将"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发生变化,很可能使媒体陷入失实报道的尴尬境地,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损失。因此媒体必须对"将"新闻从严把握。选题应慎重对"将"新闻要精心筛选,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7):24-29
"新闻寻租"是指媒体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分析21世纪传媒公司案等"新闻寻租"现象可以发现,"新闻寻租"产生的根源在于新闻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新闻体制的问题在于,新闻经营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和新闻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媒体缺失公共性内核。解决"新闻寻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新闻体制的变革与重构——重塑传媒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一、硬性新闻和软性新闻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性新闻(或硬新闻)和软性新闻(或软新闻)。软性新闻有时也称为"特写"、"人物特写"或"通讯"。硬性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它客观地记述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是"学"与"术"的关系.新闻业务,是"术"中有"学"的"术";而新闻理论,则是关注新闻业务这一"术"的"学".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可考虑或是向新闻理论课程或是向新闻业务课程进行内容卜的恰当延伸.所有新闻业务课程.其涵括的"知"和"行",都建立在对新闻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倘离开正确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业务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能为特定主体的新闻业务课程学习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凸现新闻业务对新闻理论的某种支撑作用.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教学中,有着不能不讲授的共同内容,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规律、新闻价值等.这些就是两类课程之间的重要连结点.  相似文献   

12.
<正>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不仅使新闻工作失去了职业生涯,同时也严重破坏和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更严重的是破坏和影响了新闻媒体履行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职能作用。一、新闻报道的"失实新闻""失实新闻"与"假新闻"有所不同,那么何为"失实新闻"呢?所谓"失实新闻"是指对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也就是说对具有新闻事实根据,但却没有全面、正确、恰当、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真相而形成的新闻。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失实新闻"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时间要素是影响新闻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条新闻事实,往往因为其时效性而影响报道的"鲜"度。在新闻采访中,一名记者、编辑要学会灵活巧妙地运用时间要素,以提升新闻的新鲜程度。强调新闻事件的时间要素,就是强调新闻事件"闻"到的时间。新闻事实不能只限于最近发生。如果是一万年前发生,但只要是刚刚"闻"到,就应该是新闻。许多天体研究、考古发掘,其发现活动和研究内容都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的"是"与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14,(19)
正9月9日、11日、12日、1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陆续刊发四篇署名评论:《"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警惕"悬疑新闻"背后的"标题党"》《谁是"悬疑新闻"的推手》,痛批"悬疑新闻",这既让"悬疑新闻"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引发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而事实上,"悬疑新闻"只是"标题党"的表现之一。"标题党"的存在由来已久,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15.
苏红 《今传媒》2011,(9):51-52
我国的新闻在经历了政府新闻时代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以"民生"为主的民生新闻时代,近几年又跃起了以"公民"为主的公民新闻时代。公民新闻风起云涌,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更大挑战。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新闻"时代之差异性变化。指出"公民记者"已经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媒体符号。应当更好的发挥职业记者及"公民记者"的作用来完善社会新闻,更好的为党、政府及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采访中,往往透过一次性新闻,发现"二次新闻",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再度采访,深入报道,抓到水中的活鱼,写出新闻的味道,反之,新闻则如槁木或一杯温水。所以,《经济日报》总编辑庹震说:"没有味道的新闻是无读者的新闻,一旦新闻没有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用。"本文从社会新闻角度探求"二次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发展,意在抛砖引玉,唤起新闻理论界对"二次性新闻"的重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7.
正稍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追求越来越高,"抢发新闻"已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日常活动。但各媒体在"抢发新闻"的同时,却可能忽视新闻的"生命线",导致演变成传播虚假新闻的结果。以2013年几家新闻媒体"抢发新闻"导致的虚假新闻为例。201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之际,  相似文献   

18.
新闻属性理论发展变化的核心在于"对新闻本质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闻理论研究取向"问题.在丰富的新闻理论中,新闻属性理论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当前信息社会下,我国的现代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应该以新闻属性理论为原点展开.具体而言,即是实现对新闻本质理解从"工具"-"商品"-"服务"的转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新闻理论研究取向从"传者本位"-"新闻本位"-"受众本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闻编辑形式,"短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更快捷地播报新闻,是提升新闻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因而"短新闻"已经成为很多新闻媒体的竞争优势。尽管"短新闻"的内容相对较少,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因而"短新闻"同样能够翻译"大能量"。这就需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对"短新闻"有新的更高的认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其时效性、社会性、思想性的诸多特点,使"短新闻"切实成为新闻媒体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黄进 《声屏世界》2017,(2):53-54
广播要想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取得突破,就要采写"有趣"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新颖性贴近听众;采写"有料"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接近性吸引听众;采写"有胆"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打动听众;采写"有用"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服务性黏住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