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五年制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特征,是学好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韵干扰(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探索灼焦点是在一个数的“个位”上),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为防止教学中的思维定势的干拢,新授时,教师首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引入教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3、4、5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并让学生说出这样组数的理由。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三个数字能否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如果“3”不放在个位,看组成的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师:奇怪,为什么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评】在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容易产生由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来判断能否…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学生经历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  相似文献   

4.
“数的整除”一章内容较多,这里仅对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关于能被2、5、3整除的数这一节教材,是由观察一些具体数,分析它们的特征,从而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由数的特征判定能被2、5、3整除。而另一面,由能被2、5、3整除判定数具有的特征(即原命题的逆命题),教材却没有说到。而这些结论的逆命题是成立的,也是经常要用到的。例如,本节的练习十五第5题:用5、7、8排列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列成一  相似文献   

5.
曾听过很多老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听后总感到遗憾:学生一开始总是不能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这时,我们教师总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小组讨论也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热闹场面,但是学生就是不能从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考虑。最后教师不得不再次引导:“大家能不能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再算一算这和能否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作了多种改革尝试,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6.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李烈教学目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2.导入:①今天...  相似文献   

7.
詹业斌 《教育文汇》2004,(10):38-38
走进教室,我信手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组数字:123、201、3213、3081……然后在这组数字的上方写下了这节课的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问学生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纷纷列出式子,经过计算后,七嘴八舌地回答:“能!”我微笑着让他们平静下来,说:“对,这些数的确都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8.
“能被3整除的数”安排在“能被2和5整除的数”之后教学,由于学生受到从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比较难以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我设计了讨论激疑、操作明理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深入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揭示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写出四个数:336、9256、490、53;要求学生判断它们能否被3整除。  相似文献   

10.
“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设计朱福荣教学目标:1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知道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教学重点:掌握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教(学〕具:数位表、小棒。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修订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验证,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组数游戏:请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被2整除。学生说出后让他们回答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同样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学生回答后问:你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5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2.使学生能运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具学具:小棒、数位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猜测特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且能利用这个特征很快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请你们猜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能是什…  相似文献   

13.
我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发现了两种快速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方法:“弃三法”和“加三法”。当然,这是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下面就把这两种方法介  相似文献   

14.
在与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进行对比之后,使学生在观察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列举的方法初步感知了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许多同志采用了依次写数、观察、发现规律的教法,效果很好。但是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往往自觉地采用讲授的教法。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①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仍然想从个位上发现特征,违背了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②教师不善于给学生提供便于发现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另辟蹊径。我在教学这一教材时,认真研究了上述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学生终于自己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的教  相似文献   

16.
教能被3整除的数时,一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导入,出示下列图表和讨论题: ①右圈里的数能被3整除吗?为什么? ②把右圈里每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有什么特征?这些和都能被3整除吗? 通过观察、比较,多数同学知道了右圈里的数都是3的倍数,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把大于12的数的各位上的数加起来,所得的和都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四省市教材第十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能被3整除的敬的特征,并能正确迅速地判断出能被3整除的数。2.培养学生探求知识与摸索规律以及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与个位  相似文献   

18.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兰化公司一校张秀英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上课后,教师首先出示1230这个数,问学生:“它能被2、5整除吗?为什么?能被3整除吗?”当学生发现不能单凭数的个位判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教师抓住...  相似文献   

19.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对于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和后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礼县东关小学田巧云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并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奇数或偶数,并能举出奇数和偶数的例子。教学重点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