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还N呢”与“比N还N”格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N呢”与“比N还N”,都是口语中时常见到的格式。对于这两种格式,语法学界讨论很少。即使有时提及,也是只言片语,迄今为止尚无详细论述的文章。这两种格式很特殊,它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都包含有“还 N”这样的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2.
可把“这本书的出版”和“狐狸的狡猾”这类表达式抽象为“N的P”格式,以认知为基础探讨格式内部的语义转移。通过标记“的”强行进入结构,实现格式从抽象认知框架到具体认知框架的转换,令N的显著度高于P。[+N]从N开始语义渗透到整个结构,并最终凸现P的指称功能[+D],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N就是N”不是歧义格式,而是歧义字段。“N就是N”的两种切分结果的区别表现在格式意义不同、语表形式不同、转换方式不同、出现频率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句法信息、语境知识、出现频率等来对此作出正确的切分。  相似文献   

4.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111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 N1,N2 最/也 V 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5.
“比N还N”中,比较物的相似性带来了被比项N取类的广泛性,格式常规的比较义凸现了变项N的内质细节,介词结构规约了结论项N的述谓性。  相似文献   

6.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深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8.
“N而V”中之“而”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探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9.
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的N2”指的是两个名词(N1、N2)“的”连接从而形成比喻关系的定中结构。从认知的角度看,该比喻不用明喻、暗喻、借喻格式,而用“N1的N2”形式,一方面反映了知觉结构优势与语言的经济、简约要求及人们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一方面与修辞主体的创作心理和修辞客体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此外,尽管表层结构相同,但N1为本体、N2为喻体的“N1的N2”在语例中占了绝对优势,反映了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方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N不N”的使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举式,另一种是非对举式。非对举式“N不N”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环境,它经常与一些词语搭配组合成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的语法功能多种多样,能作复句的分句,小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1.
对古汉语中的“为之N”结构,人们的解说各异:或视作单宾结构,或视作双宾结构,后者又有一般双宾结构和特殊双宾结构之分。本文通过维持“之”的寻常意义和考察“为”的特殊用法,确认此式为双宾结构;通过考察比较一般双宾与特殊双宾的性质特点之异同,确认此式通常为特殊双宾即“为动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N1+在+N2(的)+方位词”格式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其中,“N1”是“目标”,“N2”是“参照体”,学生造句时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二者的位置。此外,在“参照体-目标”构式中,有的是中心成员,有的是边缘成员,其内部是不均质的。  相似文献   

13.
可把"这本书的出版"和"狐狸的狡猾"这类表达式抽象为"N的P"格式,以认知为基础探讨格式内部的语义转移。通过标记"的"强行进入结构,实现格式从抽象认知框架到具体认知框架的转换,令N的显著度高于P。[ N]从N开始语义渗透到整个结构,并最终凸现P的指称功能[ D],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可以发现V与N有其各自的分布条件,即动性越强的动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 则容易进入;生命度越高的名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则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15.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函数极限的连续性定义与函数黎曼积分的连续性定义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极限的离散型定义给出了函数黎曼积分的离散型定义,并证明了函数黎曼型定义与连续型定义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7.
“V+N”的结构歧义除了由动宾短语与偏正短语同形造成的之外,一些“V+N”偏正短语的内部也会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这类“V+N”偏正结构歧义的形成是因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能是同位关系,也可能是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