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学忠 《甘肃教育》2010,(14):22-22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的引导者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近年来,我们广泛开展了"设计好一节课,说好一节课,  相似文献   

2.
开展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思维过程;由重"传授"向重"培养能力"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勇 《考试周刊》2010,(52):197-198
电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知识抽象、枯燥,老师难教,学生难懂。教师应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郭永洁 《文教资料》2011,(21):115-1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角色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内容的传递者、园丁、教书匠、课程"消费者"、"终点裁判"、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过程裁判"、"社区型"教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传统历史教师角色在新课改背景下已不适应,历史教师必须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合作者,课程开发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的六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实施者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挑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六个转变:课程教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课堂教学由单纯传授式向师生互动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变;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学向与学科整合转变;教学评价由为选拔服务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7.
付春梅 《学苑教育》2012,(17):88-88
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明确自己的角色:由灵魂工程师转变成学生的精神教练: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由“导师”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友。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信息时代迈进,新时代教师的主要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的学术顾问和研究者。教师在信息时代的职能转变中如能有效使用媒体,则能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建构中对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呼唤亟待师生角色的相应转变。教师由静态的文化复制者向动态的文化创生者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生态性课堂的引领者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和能力培养者升华为精神的关怀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课程实施的对象转变成课程文化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者;由既定价值观的同化者转变成质疑者;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者走向课堂生活者。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教育探索》2007,(9):84-85
个性化教学是突出学生学习的"能力本位"、"态度本位"、"兴趣本位"和"进度本位"的教学;为适应个性化教学,高校教师必须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转变、由师道尊严向朋友式的平等师生关系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建设者转变.  相似文献   

11.
课程文化建构中对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呼唤亟待师生角色的相应转变。教师由静态的文化复制者向动态的文化创生者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生态性课堂的引领者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和能力培养者升华为精神的关怀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课程实施的对象转变成课程文化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者;由既定价值观的同化者转变成质疑者;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者走向课堂生活者。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其在教学中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观念来体现的。反思是教师成功转变角色的前提条件。教师既要对角色行为进行反思,更要对制约行为的角色观念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对角色转变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储静波 《考试周刊》2010,(52):206-207
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理论二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是一门活动型课程,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转变。"活动是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从教师的竞争者转变为合作者和从学生的控制者转变为合作者;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1.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应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稳步而扎实地展开。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由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转变为教书育人的思想引导者,由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的激励者。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将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课程功能转变的思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取代"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课程定位,转而关注"全人"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问题解决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我从思想上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