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与国际R&D溢出——基于OFD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柳士昌 《科学学研究》2011,29(3):373-381
 利用国际R&D溢出模型研究了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运用五个不同的人力资本度量指标检验了人力资本因素对这种逆向溢出效应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未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也还未能达到有效吸收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资本的要求,致使其未能在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2003至2008年省级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无特定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否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以各省的对外投资额为基础构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与对外投资企业所在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表明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然而,本文进一步发现,对外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非是普遍和一致的,而是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通过发现逆向溢出证据,本文不仅在实证证据上提供了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动机假说的支持,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外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同时为我国各省区提升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指明了战略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动中,这与传统的投资理论相违背,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对外直接投资这条国际技术溢出渠道。面对迅速增加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中国作为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以2004—2013年我国行业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用DEA方法测算了9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来代表各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运用Eviews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业差异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对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4):29-33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忽略了投资二元边际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借鉴并扩展了LP(2001)的研发溢出测算模型,将ODI获得的总技术溢出效应分解成往期ODI溢出效应和新增ODI溢出效应,新增ODI溢出效应又进一步分解成集约边际溢出效应和扩展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对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ODI对母国技术的影响机制进行甄别和阐述,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往期ODI和新增O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均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新增ODI中仅扩展边际的投资扩张方式能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而集约边际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3-2011年间中国29个省份(地区)对1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能力、经济自由度、金融发展水平等三种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自由度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不存在门槛效应,但创新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吸收能力跨越门槛值时,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吴雯 《科学学研究》2016,34(1):49-56
按东道国研发资本密集程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研发资本密集的发达国家和研发资本稀疏的转型及发展中国家。本文建立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的机制模型,并利用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方法(IVFE)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差异对我国技术进步存在显著不同影响,其中我国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对转型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能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反而产生正向技术输出;我国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消化吸收;我国对转型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正向技术输出通过国内研发成本分摊部分回收。  相似文献   

9.
文中利用2005—2013年52个东道国的面板数据,并依据固定效应检验、随机效应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进行模型设定检验,实证考察了东道国创新能力与我国OFDI逆向技术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距离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文中实证研究发现:以东道国居民专利申请数量,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和发达的技术市场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同时,管制距离与规范距离对上述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上述研究成果清晰阐明了东道国创新能力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溢出效应的外部制度环境,为我国国外直接投资企业改善和提升反向溢出效应提供有益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全球价值链升级已成为经济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首先梳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协同演化路径,分析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机理与存在性两个方面的国外研究文献,最后结合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的前沿研究,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白洁 《科研管理》2022,43(7):200-208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并从投资特征视角分析了OFDI生产率效应的差异性。结论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高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促进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绿地投资对高科技企业TFP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而跨国并购对当期和多期TFP均产生积极作用;(3)技术寻求型OFDI对高科技企业TFP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当地生产型OFDI的生产率效应具有滞后性,而商贸服务OFDI的生产率效应并不显著;(4)在高收入水平国家(地区)投资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低收入国家(地区)投资对企业TFP的作用并不显著。上述研究为高科技企业理性选择对外投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涵盖创新效率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开放稳定共享和人民生活幸福5个子系统3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二次加权的PCA-EM方法测度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分别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深入分析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发展质量各子系统的创新效应并探讨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发达经济体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效应为负;对发展中经济体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差异。我国应该优化OFDI结构、采取因地制宜的投资政策、持续增强吸收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视角下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国内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力度较强时,对外直接投资对提高国内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这一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作用最为明显并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最小。因此,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加强环境规制,确定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3—2013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OFDI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受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但受创新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创新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均存在门槛效应,当其跨越门槛值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沈能  赵增耀 《科研管理》2013,34(12):1-7
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和OFDI规模等变量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OFDI不仅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OFDI规模与技术势差的影响,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分别具有单一和双门槛效应。为此,针对我国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方叶祥  卢一斌 《科学学研究》2023,(5):818-829+885
本文选取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逆向技术溢出强度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过程中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会显著抑制本地碳排放强度,也会通过空间效应抑制周边地区的碳强度,且自主技术创新在其中充当中介变量,本地区母公司能对周边地区的绿色技术发展产生杠杆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受到东西部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影响;当投资东道国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时,逆向技术溢出依然能够抑制中国碳排放强度,但自主技术创新不再发挥中介效应;本文为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任务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尹建华  周鑫悦 《科研管理》2014,35(3):131-139
在考虑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运用中国2003-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差距在逆向技术溢出中确实存在影响,通过LM检验及自举法,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两个门槛值,据此将我国按技术差距分为低、中、高技术差距三类区域;(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高技术差距区域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技术差距区域,而中技术差距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3)短期内,国内研发存量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内研发。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借鉴C-H模型、L-P模型的基础上测算以OFDI为技术溢出渠道的国外RD资本存量,研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促进作用还尚小,并且国内RD人员的投入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产生了抑制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提升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O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英  刘思峰 《科学学研究》2008,26(2):294-298
 借鉴国际R&D溢出回归分析的框架,分步骤对中国1985-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它对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要低于国内研发支出。中国应当坚持走开放的自主创新之路,并通过增加投资力度和调整投资区域等方式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0-2010年OFDI存量数据,参照CH模型构建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结果发现,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0%,全要素生产率就会增长1‰,但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即国外先进技术逆向溢出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生产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