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帅 《科教文汇》2013,(35):65-65,67
在促进和发展跨文化交流传播的进程中,模因论作为一种解释文化进步和发展的新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模因是与基因相对的一个概念,语言是其重要载体之一。从模因论角度上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这种模因作为一种载体进行发展和传播。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交流传播中语言的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2.
宋润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231+129-231,12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一种类似于基因的物质,其特点在于复制与传播。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探讨模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并从模因论视角出发提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应扩大学习者的模因储存,充分营造逼真的语境,通过创造性模仿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探讨语言模因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在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析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健新 《科教文汇》2010,(1):109-110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特点,进而探讨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艳滨 《今日科苑》2009,(22):261-261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对人类认知活动中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语言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用于语言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模因论启发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模因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6.
赵凌志 《科教文汇》2013,(35):63-64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模因理论、语言模因、语言输出假设三者关系的阐释,提出了依据模因理论进行二语学〉-j者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构建了模因论下的二语口语和写作输出能力培养途径,旨在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效果,为模因论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语言模因论展示了语言传播的规律,从而为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尤其为口译教学中听力与理解技巧的提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模因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课堂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在经历了传统与过程教学法之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仍在低谷徘徊。模因论为语言习得及语言传播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支点,认为模因的复制传播机制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秋畹 《今日科苑》2010,(11):166-166
模因研究可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通过研究模因的特征和周期,重新审视英语学习,将英语习得过程视为英语文化模因在学生身上的一个完整的周期过程。充分利用语言模因的复制性、传播性等特点把模因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对语言知识活学活用,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不仅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而且为语言发展引入了信息复制传播观点。英语口语教学从本质上讲也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因此同样遵循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memetics)是二十一世纪初引入我国的新兴理论,广泛应用于文化和语言范畴。本文介绍了模因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分析了目前医学院校专业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以模因论为指导,改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标题以其特有的语言特色吸引着广大学者的注意力,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从模因论的角度对标题进行研究,概括了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对语言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来欣 《科教文汇》2010,(35):64-65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一词仿制"基因"而来,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单位。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2009年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着这种"被xx"现象。"被xx"这一语言模因的广泛复制和传播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同时"被xx"结构具有简洁性、实用性、时尚性的特征而成为强势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14.
王晏  万成宾 《科教文汇》2009,(29):164-16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启发作用。本文介绍了模因论的主要观点,并从模园论的视角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庄美英 《科教文汇》2010,(2):207-208
本文以语用新论——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以模因学专家FrancisHeylighen的成功模因标准图为参考范式,分析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竞选口号成功的原因,从而为人们在实践中打造强势语言模因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语用新论——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以模因学专家FrancisHeylighen的成功模因标准图为参考范式,分析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竞选口号成功的原因,从而为人们在实践中打造强势语言模因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模因论为基础,探讨了高职院校预科教学中语音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验设计,将模因理论应用于语音教学,归纳并总结了基于模因论的高职语音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信华 《科教文汇》2009,(26):245-246
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模因和表现型的网络语言模因,并从对这两种类型的语言模因分析中总结出网络语言的特点。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产生并在一定地域内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者大于词组的语言结构,如段落、篇章。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激烈地互相竞争,争取被人们采纳、接受。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社会流行语是在语言激烈竞争中获得胜利并最终保留下来的语言,经过宿主反复不断地复制和传播成为成功的复制因子。通过对语言模因,特别是流行语言模因的分析可以揭示话语流传和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毛盾 《科教文汇》2009,(17):285-285
模因论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一个很新的理论。任何字、词、短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地震”本身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模因,而且还可以从中引申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模因。模因现象具有重大意义,在言语交际理论和语言交际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