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校对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标 《编辑学报》1991,3(1):31-34
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诚然,校对工作的目的是消灭校样中存在的拣字、排版等程序中造成的错误。消灭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重视校对工作稳定校对队伍乔碧珠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起到辅助编辑的作用,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出版物的质量,首先在于内容,而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和公式来表达的。如果校对有了差错,好的内容也会走了样子,轻则文字、标点混...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校对工作的思考马镇兴【南京】一、关于校对作用的认识国家出版局1980年1月10日制订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指出:"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里规定了校对工作的职责,从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周奇 《中国编辑》2007,(4):47-51
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编辑阅读叫做审读(本文所指的审读是指决定书稿取舍的三级审读),校对阅读叫做校读。审读和校读,表面看都是阅读,但由于阅读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差异,由此带来对编辑和校对职责要求、素质要求、绩效评估和职业训练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9.
新闻校对担负着编辑后、付印前的报面文字质量的把关任务棗政策上严格把关、知识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是编辑工作的延伸.校对人员常年上夜班,校对工作多环节流水作业,工作密度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显性差错、隐性差错纷繁、交织,对从事新闻校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校对员,要做到快、准、灵棗速度要快,审读要准,反应灵敏.校对员不仅要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更要有举重若轻、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探寻规律,完善自我,沉着应对.在工作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许弘 《传媒观察》2005,(2):60-60
在报纸校对工作中,交版环节一段时间以来被某些同志认为是校对工作边缘化的环节。我对此不敢苟同。所谓交版,就是将校对分样、审样归并到一张大样上,送交版面编辑。此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传统的校对工作大量地集中在对照原稿校异同上。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根据这项规定,要求校对人员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照原稿“校异同”,这是对校对的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二是如果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交由责编解决,校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即“校是非”。随着磁盘书稿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从作者定稿后即具有了最大的保真性。编辑只是对书稿进行取舍的选择,很少做…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校对担负着编辑后、付印前的报面文字质量的把关任务——政策上严格把关、知识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是编辑工作的延伸。校对人员常年上夜班,校对工作多环节流水作业,工作密度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显性差错、隐性差错纷繁、交织,对从事新闻校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校对员,要做到快、准、灵——速度要快,审读要准,反应灵敏。校对员不仅要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进入读者手中的出版物,看做是一项生产过程的最终成品并开始发挥其使用价值的话,那么,通过作者、编辑、校对几道关口之后的该成品,展示给读者的应是准确的信息、完整的意思和尽可能无瑕疵的外在形式。校对,作为成品的最后一道关口,自有其特殊的作用。校对在出版机构的定位,可以认为是编辑的助手和合作者,其职责不复杂:依据编辑加工的原稿和版式设计,逐一核对校样,使校样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原稿的要求和编辑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出版物付印前在校样上消灭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基本外在质量的一种技术。工作内容不外改错漏、校统一、审版面、提…  相似文献   

14.
孙雷 《编辑之友》1997,(1):32-33
在图书出版中,校对是编辑加工与付印出书之间的重要环节,它对图书出版后质量的高低作用很大,要搞好校对工作,除了校对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素质可用多种方式,而“校学相长”应该是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脑的 迅速普及,许多报 社都相继建立了 局域网,实现了编 辑部采编工作网 络化,采编人员在 网上写作、编辑、 签发稿件。这样一 来,新闻校对工作 就发生了质的变 化。由于校样与原 稿合二为一,校对 工作的参照物已 不复存在,校对的 定义也要改写。网 络时代,校对工作 何去何从? 我们认为,应 该因势利导,转变 新闻校对职能,增 强校对工作的编 辑属性,使其朝校 对编辑的方向发 展。这样既有利于 构筑完整的新闻 编辑体系,又促进 校对职能的提升, 使报纸的出版工 作更加科学、有 序。这种看法是否站得住脚,本文将作简要探…  相似文献   

16.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17.
理岭 《出版视野》2006,(1):14-14
西南、中南校对理论研讨会2005年12月13日到19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国出版协会校对委员会主任周奇的重要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优势”(本刊全文转载)会议进行了热烈讨论,认真研究了校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代表在会上作了论文交流,会议形成了共识,“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是和编辑工作同等重要的职业又是编辑工作必须的追续和补充;校对工作不可替代;校对工作是图书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望剑 《新闻采编》2000,(3):17-18
在报纸出版环节中,报纸校对需要忠实于原稿,同时也需要忠实于版面,存在着编辑后查错捕漏的过程。因此,校对工作者离不开编辑意识,否则对编辑错漏的校正将缺乏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编辑内容的贯穿性。在报纸校对的过程中,版面编辑看大样主要是把握好编辑方针和编排思想是否落实到版面上,对版面的差错进行内容上的把关。由于编辑工作和时间的限制,编辑看大样对编辑内容的把关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大样在修改过  相似文献   

20.
校对工作发展到今天,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出版业已成为一个现代产业,正经历着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的发展阶段转移。对图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纸张、装帧、编辑或者校对都应实行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