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对天道、朝政、人生的忧患意识,本文在对其忧患意识作比较的同时,还就《周易》卦爻辞的制作年代,卦爻辞和《小雅》中部分诗歌的来源,作者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周易》卦爻辞中民间歌谣存在的几种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卦爻辞的实例研究,说明了《周易》中的一些卦爻辞与民间歌谣的关系,并能够弃绝卦爻的义理,切近其作为歌谣的原初风貌及涵义,从而展现了古老而纯朴的先民的生活习俗概况。  相似文献   

3.
《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为当时的民谣,它是我国比《诗经》更早的远古民歌。本文从文学角度分析了《周易》卦爻辞民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并阐述了这些民歌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周易》记事文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记事文语言简洁精炼,用词准确恰当,记事内容广泛,在记事中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对比、心理与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刻画等文学笔法,对后世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周易》卦爻辞中有关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记事分析,来探讨《周易》卦爻辞记事文作为记事体文学先驱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周易》卦爻辞 ,古今注疏 ,汗牛充栋 ,但有些注释不能令人满意。在前辈注疏的基础上 ,文章对前八卦中的一些卦爻辞作出新解  相似文献   

6.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以斯皮瓦克《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的三个译本中存在的误读、误译、曲解原作信息的问题为例,从原文的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和译文读者等方面探讨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7.
《周易》卦爻辞中多处谈到"饮食"。人的生命依赖于食物与水,因此在《周易》哲学中,以"饮食"象征阴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书中描述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习俗,其中有很多章节涉及到了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俄译本中,译者凭着扎实的翻译功底和技巧将其准确地译成俄语,保证了原文文化内涵在译语中的等值传递。但是由于中俄饮食文化存在着差异,导致译文存在一些误译现象,文章拟就其中的翻译技巧及误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易》卦爻辞的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卦爻辞简短古朴,不仅蕴含着深远的哲学内涵,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它保存了远古兴诗,具有诗句短促单章独句,兴多兼比喻意明显,事辞言事客观明了的特点。与《诗经》兴诗相比, 《周易》兴诗更为古朴,它客观上展示了《诗经》前兴诗的发展轨迹,是研究我国远古歌谣民族特色的重要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表现形式颇为特别,除文字外,还有卦爻符号,而文字又与卦爻颇多关联,在修辞上形成一定的特色。本文将《周易》“互文”分为爻内互文、卦内互文和卦际互文三类,以揭示其应用特点。本文认为研究《周易》互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正确理解《周易》卦爻辞的含义,解决一些训诂问题;二是对探讨互文的起始及其形式变化有参考价值,并有助于明确“互文”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1.
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视角审视翻译研究和戏曲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这两个元功能入手,尝试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关汉卿杂剧《单刀会》(《关大王单刀会》)英译文本与剧作源语文本的意义切合度。杨宪益《单刀会》英译文流畅优美,传神达意,但在一些细节上仍有可商榷之处。该剧英译文在词语层面,一些文化典故词语漏译和误译,或进行文化简化,造成译文文学性降低,同时也造成概念区分度缺省。在小句层面,译文改动了原文的及物性,关系过程误译为心理过程,造成译文意义溢出。相对于概念上的误译,译文在人际意义上的误译漏译更多一些,混淆或过于弱化了原文称谓与数字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著摘要:《周易》之卦爻辞有字面含义、儒家释义、卜筮隐含之义、启迪管理之义。《周易》以神道设教的方法、占事寓理的手段,从精神上给人以引领,可以说《周易》借助卜筮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茅”因其实用功能成为先民生活重要资料来源,进入文明社会后因其实用的社会化而具备了礼俗性质,并见于各种文献。《周易》的《泰》《否》卦爻辞“拔茅茹,以其汇”与祭礼、《大过》卦爻辞“藉用白茅”与婚礼均有联系,本文依据“茅”相关礼俗暗蕴的礼义,对相关卦旨进行阐明。礼俗的接入不但对《周易》文本的理解有所补益,也可深化殷周礼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佩许纳《色,戒》法译本的评论,有四部分。首先讨论法译本篇名。第二部分列举译本t-十处误译和漏译。第三部分比较法、英、德、意诸国译本,举出原文中因语言文化差异而无法翻译的例子,藉以阐明文学翻译的困难。第四部分通过原文和译本对读,发掘众译者同时误读之处,进而探讨原作者写法。比较原文和译本的差异,有助辨认及理解某些文学作品中微妙的伏笔。误译有时也能提供有用的资料,具备特殊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易》卦爻辞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资料,例如“刑”、“狱”、“幽人”、“讼”、“寇”等等。研究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上古先民是否具有鲜明的语体意识,根据《周易·系辞传》所给的信息以及《周易》卦爻辞中的"辞"的特点,运用类比推理、溯本究源的方法得出"辞"是一种曲托假借、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这无疑对后世文体抑或表现手法影响巨大。由此断说当时已出现文学自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近年来《易经》研究的偏颇情况出发,重点论述《周易》的文学价值。本文认为,《周易》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以简洁的文笔进行记述,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和认识意义;从文学发展上看,卦爻辞韵语实为从甲骨卜辞到‘诗经’韵语的过渡形态;从体裁上看,卦爻辞提供了多种文学样式;它还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表达方式,为后世写作提供了手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易》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因而在其卦爻辞中包含了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在《周易》中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须从细微处着眼,防微杜渐,提高道德修养。正是这种求生存求发展的忧患意识,锻炼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胸怀天下、为国分忧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当著作于西周初期,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说明《周易》的出现,并非周厉王末期一时之作。  相似文献   

20.
虽然《周易》是一部神秘的书,但我们大致都会同意它是根据商周时代占卜记录编成的一部古书。因此《周易》所反映的社会历史也大到致可以认为是殷商和西周的历史。其中有二三十条卦爻辞记录当时狩猎活动和畜牧业的情况,郭沫若先生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曾经列举了《易经》中数十条有关渔猎和畜牧业的记录,闻一多先生《〈周易〉义证类纂》也对渔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