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385名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存在学习倦怠倾向,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女生学习倦怠程度要低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为突出,三年级学生的成就感最高;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学习倦怠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的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某地方师范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师范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本科、专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学生的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史类、经济类、理工类学生的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城镇学生的倦怠程度差异不显著,最后针对学习倦怠现状,提出了调适地方师范生高等数学学习倦怠情况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纬度上,行为不当每题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四个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学习倦怠的学生其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倦怠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都有消极影响.(2)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年级学习策略总体和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获得奖学金者的学生学习策略优于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倦怠的程度.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其学习倦怠不同,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21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被试,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成人本科生学习倦怠情况,以及成教生和普教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成教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均高于普教生,其中学习倦怠总分及学业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低于大一到大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武汉市高职院校2个年级的大学生共233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的主要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较普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得分最低;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专业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彦军 《天中学刊》2012,27(6):125-127
调查显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学习倦怠、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效能感维度上,因性别、年级、生源、经济条件、学习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性别上,男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一学生低效能感维度的得分高于大二学生;在生源地上,城市生源学生情绪耗竭维度的得分高于农村和乡镇生源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上,特困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得分均较高;在学习水平上,学习水平越低的学生学习倦怠维度的得分反而越高。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选取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男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且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情绪低落维度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高,大一最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自编的学习倦怠量表,对1207名广州市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群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初中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感突出表现在“心理耗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其学习倦怠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个体的人格特质对其学习倦怠有一定预测作用。针对调查发现,文章提出了疏导和预防学生学习倦怠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学习投入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状况。免费师范生在学习投入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收益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生群体;免费师范生和文科非师范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收益和自我要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非师范生;女生在学习投入程度上高于男生;学生就读年级和家庭居住地对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投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学习投入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状况。免费师范生在学习投入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收益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生群体;免费师范生和文科非师范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收益和自我要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非师范生;女生在学习投入程度上高于男生;学生就读年级和家庭居住地对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投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习者自身发展,也会对整个班级乃至全校的学习风气产生影响。调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情况,有利于教育者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情况恶化,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对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调查发现:男生的学习倦怠明显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明显高于大一学生,但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200名地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地方高校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男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倦怠程度、低成就感水平不同;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除了在人格解体这一维度外,在其它维度和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能力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缓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期许和评价、英语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等外部因素;有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程度、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努力程度、英语学习者是否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等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学校、家庭、英语教师等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涉及英语学习者个人,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及认知差异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心理学及语言学关于倦怠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三语环境态度视角调查分析沧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通过研究发现:(1)沧源佤族中学生三语环境态度呈消极,三语(英语)学习倦怠呈较强趋势;(2)学习者三语环境态度与三语(英语)学习倦怠高度相关并且呈高度负相关趋势;(3)三语学习倦怠表征与一般外语学习倦怠一致,但成因相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德州学院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证明学习倦怠与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提出了三种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高师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性别和年级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师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状况良好,但动机总体强度不高,还需进一步提高;男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均高于女生,但不同性别的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动机强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学生外在动机低于二年级,其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根据研究现状,对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出了建议:通过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增强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三地三所地方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成就感低上差异显著(P〈0.01),体艺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追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学习倦怠与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利他取向及内外学习动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9.
学习倦怠已成校园中不容忽视之问题。通过对多所不同类别高职院校学生实证调查,本文对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生的整体学习倦怠情况较严重,工科生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其他类学生,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高职生的专业承诺、社会支持以及个人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而这三者之间又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