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客家影像的历史叙事与文化建构,客家女性成为历史叙述的主体,成为文化景观的符号,借由女性形象的视觉符码,女性身体承载了历史叙事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两岸三地的客家影视剧在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下,客家女性形象塑造中均呈现女性图像化、女性符号化的影像特征,由景观所代表的女性身体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功能,性别叙事的背后是族群历史建构,女性符号承载的是族群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七年”革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话语呈现出权力化、去性别化、去欲望化、浪漫主义化、符号化的特征,该类电影的叙事话语有女英雄模式、革命+爱情模式等。一定意义上的英雄叙事造就了男性话语,一定意义上的男性话语造就了英雄叙事。“女英雄”成为一种在性别和英雄特征上都难于辨认或自相矛盾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5.
表达者选取直指女性身体隐私的"性边缘"符号和"性中心"符号,作为推动叙事的动点,句式"有其父必有其子""李光头的绯闻比战场上的硝烟还要多"作为推动叙事的时空轴,以偷看女厕所和举办处美人大赛为焦点事件,展开叙事。文本结尾三个角色的性缺失退场,隐藏修辞评价:欲望化语言形式背后承载着反欲望意味。  相似文献   

6.
张淼 《江苏高教》2021,(12):104-110
智能媒介的蓬勃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智媒时代,教育者媒介素养不断提高、教育对象"解码"能力显著增强、大数据智能平台纷纷建立,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超文本催生部分受教育者的超级注意力模式,重塑他们的学习方式;亚文化符号化传播,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构筑符号景观,侵蚀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科学选取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帮助教育对象建构新的学习方式;要汲取有益文化元素,合理编码思想政治教育符号;还要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和反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的话语表达,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族视域出发,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文学中的革命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审视抗战文学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与民族想象之间的关系。在民族抗战的现实中,革命女性更多的是充当消极的象征而非积极地介入"妇女问题",革命女性个体的命运被整合进民族动员的宏大话语中,其形象书写被符号化和象征化。  相似文献   

8.
"革命样板戏"作为"文革"期间的主流文化艺术形式,其剧照中凝固的一些典型瞬间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影像代表.本文透过改造为"样板戏"前后不同版本中的剧照以及在相关媒体上刊载的剧照的变迁,揭示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样板戏的创作,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图解符号.并研究剧照中如何通过摄影手段塑造英雄形象,体现"三突出"原则.剧照的画面语言及"高大全"、"红光亮"式的人物形象以及"从路线出发"、"主题先行"等创作理论又如何影响到美术、摄影等其他平面造型艺术的题材和创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化大革命”时期独特的舆论工具,“样板戏”话语被要求具有宣传鼓动的社会功能。而以言辞的丰满为特征的繁富丰厚风格手段正好切合了“样板戏”话语表达的需要,因此被大量运用在“样板戏”话语里。  相似文献   

10.
当人被定义为“符号动物”时。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就成为人的本质属性。它对教育的启示和要求在于.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过程的符号化、思维能力的符号化和自我意识的符号化中,全面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论文致力探讨的,是作为五、六十年代“红色革命经典”之一的《红旗谱》的意识形态神话再生产的运作问题。主要从角色设计、情节编织、话语互动以及整体叙事模式四大方面,来追踪、辩识这一秩序化叙述的“基本法则”。与此同时,我们将不断发现:在此类由对“革命历史”的规范化叙述所构筑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仍存在着各种细小的裂痕和缝隙,对当代神话的合法化和合理化阐释,构成潜在的消解和变异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史成长的记忆中被激活;历史成为叙述的“主体”,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英雄这种人格化形象在历史革命化进程中尽情表演和演绎。这种叙事方式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一种确证和体认。  相似文献   

13.
姜安<走出硝烟的女神>承续了传统"红色经典叙事"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但也有自己的新创.她以女性视角观察和思考女性在战争中肉体与灵魂的痛苦裂变,及其在战争中获得的精神新生,最终让她们由"女人"升华为"女神".这个叙事意图,是由"贞洁受伤型"、"政治受伤型"、"婚姻受伤型"等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来实现的.姜安的历史叙事与充当"社会历史家",把握"时代精神",重构红色历史图景,以与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等权威历史话语"互证"的使命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15.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考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在对碎片般的历史的追述与审视中,他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叙述策略,打破了以往的说书传统,寻求多元话语的对话,激活并重建了小说与现实和历史的联系。在小说的讲述上,《花腔》打破了只有一个叙事主体的革命的叙事,采用了多元主体的伦理的叙事,展示出个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无奈,对传统价值观念及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作出了尖锐的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阶级斗争叙事是周立波土改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修辞策略,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瓦解了农村中以血缘关系定亲疏的成规,而且巧妙地借助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伦理规则为阶级斗争叙事服务;而“革命话语”对“农民语言”的改造和修正这一事实,也恰好说明经过改造的“农民语言”同样能为建构新的社会秩序起到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释革命样板戏叙事结构中的英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叙事学的结构/功能规则,样板戏叙事结构中包含着六个英雄模式,依次是:隐性英雄、显性英雄、准英雄、亚英雄、反英雄、泛英雄。这些英雄模式在叙事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它们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顺利进入样板戏的内在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设计艺术是革命历史情境下形成的设计艺术,具有强烈的革命叙事倾向。在其革命叙事中,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并以普遍雷同的图案作为叙事语言和叙事手段。中央苏区设计艺术的革命叙事,是普通民众参与的叙事,体现了艺术大众化时代设计艺术的风貌。中央苏区设计艺术在其革命叙事中,因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传统客家文化因素,从而并未彻底与传统决裂。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过分的思辩机制叙事的损害,也由于研究中“实用主义”式的误构,致使教学论研究的知识形态-教学论知识呈现出“非合法化”的状态。而要使之恢复常态,步入“合法化”的轨道,重构就成为自然之事。以“非合法化”叙事为参照,可解构出“立足现实,回顾过去,面向未来”的教学论知识“合法化”的范型。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之歌》是17年时期红色经典之一。它的构思、创作明显贯穿着政治意识形态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的叙事策略。本通过探讨作将个人记忆纳入集体记忆的过程,认识到,“革命学”的叙事重构,不是一个仅仅关联着形式的小问题,更是一个隐含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