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首先,文章在归纳总结古今中外智力观的基础上,规范了智力的内涵,并确定了智力因素的外延。其次,文章界定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并从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及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三个层次进行了阐述。接着,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解为六对共十二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剖析。最后,文章介绍了IN结合论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谈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燕国材自1983年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之后,1985年我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亦可简称为IN结合论, ̄①嗣后又撰写了两篇有关文章发表。 ̄②现再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谈谈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再论“非智力因素”问题──答颜世富等四人邹大炎最近,有友人函告,在《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2期上刊载有与我商榷的文章。后借来刊物拜读,知是燕国材教授的四位学生写的为老师辩护的文章,题目为:《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  相似文献   

4.
再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就非智力因素的机制问题、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区别问题、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不宜把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分割开来而分别确定其生理基础,应当从整体的观点去探讨非智力因素的机制。文章又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的所属范畴、所起作用、组成因素、结构特点、所属系统、构成方式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它们的区别。文章还认为,这一理论与我国的学校教育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并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产生一种新的理论,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论。在学校教育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兴趣、情感、个性、意志、理想等。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与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探讨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及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山西省教育学院化学系张四方一、非智力因素人类的智慧行为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任何一种智慧行为活动都有很多种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参与。根据这些心理因素的机理可将它们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体现人智慧...  相似文献   

8.
"非智力因素"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此之前,我国心理学与汉语系统中都是没有的;西方心理学与英语系统中,也一直没有这个词。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但一般所强调的是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与性格五种。积极性是非智力因素所固有的特点,并表现出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控与强化六大作用。与智力因素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即智力(I)与非智力因素(N)结合论,简称为IN结合论。这一理论由一个目的、一条假设与一个公式所组成,有别于西方的联结派、认知派与人本派三大学习理论派别。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初我国首次公开独立地提出非智力因素以来,经过全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智力因素理论。这一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文章从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作用入手。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展开调查,并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分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阐述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与影响,进而提出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为了提升我们对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的认知水平,指导数学教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目的论意蕴李国榕,杨昌勇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界有些学者就“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 ̄①和“培养非智力因素”说法的科学性 ̄②提出了质疑。那种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逻辑学上所说的负概念而不能作为科学概念的说法,既不符合逻辑学原理又不符...  相似文献   

12.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通常人们比较注重智力因素的影响 ,却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阐述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非智力因素”讨论及有关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智力心理因素,当其论域为心理因素时通常叫做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或认知因素而言的。十余年来我国发表了以“非智力因素”为主题词的文章约200篇,这还不包括以“非智力因素”及具体要素为关键词的大量文章。我们对此作了初步的、综合而简要的回顾并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现代教学论提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每一个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六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说说“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的漏洞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燕国材同志在《进一步谈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一文(《江西教育科研》,1995.3)中,郑重表明:“我的所谓IN结合论是由‘三条核心思想’和‘五对十个判断’组成的。前者即...  相似文献   

16.
赞可夫是现代著名教育家,对现代教学理论发展作了无可争议的贡献,他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但他的教育思想涉及到非智力因素,并在实验教学中付诸实施。他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是他的实验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思想分歧的实质所在,也是他的“小学教学新体系”的“新”之所在。本文就赞可夫的非智力因素思想作些肤浅的探讨,旨在加深对赞可夫教学论思想的认识,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非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引用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阐述了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论述了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讨论了兴趣、习惯、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提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事实求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下简称“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目的,据说是:“非智力因素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非智力因素,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校教育中的主体究竟是谁?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同志主张‘双主体’论,即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而且这两个主体还可以轮流‘执政’,是谓‘轮流主体’论。……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双主体’论或‘轮流主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混淆了主体与作用的界限,似乎承认谁是主体,就是肯定谁的作用大。其实不然,承认学生是主体,并未否认教师的作用,反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和成才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释非智力因素内涵、剖析高职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特点的基础上,从建立成功心理、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建构自我意识三方面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