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散文当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但散文之感又不能局限于“小我”之私,应该是在视域上有所拓展。王浴海先生的大部分散文都能注意到“思”的扩张和“情”的蔓延,气象也上渐臻“厚重”之境,这一感受直接来源于最近读到的《另类全裸》一文(《人民教师》2004年第8期第56-61页)。这篇9000字左右的长文写的是咱教育界的事,集中描写了两个人物,透过这两人的言行对抗和心灵交锋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的人性冲突。一篇长文,连读三遍,方才觉得过足了瘾。性鲁智钝,一时难赞一词,心中突然冒出“骨质散文”四字。这是我的杜撰,据说文学如今进入了散文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心灵感应即文章湖南邵阳市二中陈显德若问中学生应该学会写什么样的文章,我的答案是:心灵感应即文章。(一)文章是什么?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法言·问神》)。《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著名文学理论家蔡仪说:“...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散文在质朴平淡的文风背后蕴藏着一种精美的艺术力量,即所谓的“于平淡中见神奇”,这是作者在艺术上一种真正的大巧若拙的体现,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作品在平实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背影》中四写背影、四次话别、四次“看”父、四次落泪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即物抒怀     
我们常常说到“触景生情”,而很少听到“即物抒怀”这样的话。其实,这也是一种构思写作的笔法。面对能够激动自己心灵的事物,人们也许会感悟,也许会沉思,也许会联想;面对事物,人们心中的火花在跳跃,人们要形象地抒写自己的“心灵”感受,这就是“即物抒怀”。如某年高考阅读材料中有一篇《青菜》的文章,在写了青菜的色彩、形态、根部以后,作者这样抒写自己的心灵感受: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  相似文献   

5.
数年以前,陈育德同志对我说:“现在有关美育的著作多起来了,美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美育在人类生活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它与社会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这还得从历史上加以探讨。因此,我想写一部西方美育思想史之类的书。如果写好了,还想请你给我写序。”我...  相似文献   

6.
已经是高中的学生了,散文却不会写,确切地说是根本不敢写。老师讲散文往往不厌其烦地讲什么“形散神不散”呀,什么“以小见大”呀,什么“文情并茂呀”,越讲越玄。渐渐地形成了同学们的错觉,他们是既朦胧又固执地认为,散文含义深,深得难以捉摸,而结构则变化莫测,另外,写散文一定要“词儿多”。这种认识使同学们根本不敢去尝试写散文。总之,散文太神秘,也太神圣了。课本上散文不少,在同学们读着有了一定兴趣的时候,我想叫他们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写之前我用一节课选讲了一篇范文,讲的是《菜园小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阶段,除了记叙文,大家写得最多的往往是散文。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叙文往往带有完整的事件,散文则可以没有完整事件,就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我们常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神不散”还好理解,可为什么“形”要散呢?能不能“形”也不散呢?还真不行——因为散文的写作逻辑是,想写什么,却不能只写什么!什么意思呢?你要写好一条江,就不能只写这条江;写好一棵树,就不能只写这棵树,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     
“庸俗”散文议一般说来 ,人们在理论上都承认散文没有题材上的限制 ,什么都可以成为散文的表现对象。但实际上 ,有形无形的禁止是很多的。前不久 ,看到四川雷立刚先生的一个意见 ,他说现在人们对写性没有什么异议 ,差别只在怎么写。但如果说要写挖鼻孔这种普遍的人性“爱好” ,肯定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他反问道 ,既然能写性 ,为什么就不可以写挖鼻孔抠脚缝之类 ?我非常赞同他的质疑。犹记五年前 ,我在《天涯》上发表了一篇《厕所笔记》 ,即被上海的刘绪源先生斥为无聊之及的瞎聊。说随笔之类乃是古往今来届指可数的几个人能写好的文体。我…  相似文献   

9.
意味,指散文的艺术意趣和情味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手段,这是文学艺术性所要求的。宋代张戒说:“大抵句中若无意味,譬之山无烟云,春无草树岂复可观”。就是说散文没有意趣、情味,就像山没有烟云,春天没有草和树一样,就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了。一篇散文写得怎么样,首要的看是否有意味。有无意味,是关系到散文有无艺术性的标鉴。1996年11期《人民文学》发表贾平凹散文《书信十一篇》选择其三篇“我倒不信你能江郎才尽,瞧照片上腰又大了一圈,那里边装什么?文坛上有人是晨鸡暮犬,他们出于职责,当可闻鸡而起,听吠安睡,有人则是老鼠磨牙,咬你的箱子磨他的…  相似文献   

10.
前言孙犁创作20年的空白中,前10年是病,后10年是“文革”。他本人也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病因是政治上的。笼统地说是空白,但从1962年极左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被纠正后,实事求是的政策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在文化方面也被采用了,这从孙犁在恢复健康的同时写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上可以看出来。20年的空白之后,孙犁以《芸斋小说》为主,相继创作了散文、评论、回忆录以及各种关于古典作品的读书笔记,其数量之多甚至与病前的所有作品的数量相当,这是十分令人吃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使孙犁不得已留下空白,又是什么使他再…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当前的写作教学却明显打乱了这一顺序,把重心放在这逻辑链条的后面两个环节,即“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解决最前面的“为什么写”的问题则存在严重的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一、习作中的“无话可说”【案例1】在习作辅导课上,王智杰面对“我喜欢……”这个习作题目,感到十分为难,先后写了三次,都中断了。翻开他的习作本,前三页分别写着“我喜欢写毛笔字”、“我喜欢玩电脑”、“我喜欢帮助人”。每个题目下面,都或多或少地写了一些。这时,他又说:“我不知道写哪一个,哪一个都写不好。”我知道,他说的“好”,就是写详细些、写多一些。我教给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1)把这三篇习作连接起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2)到隔壁电脑房玩半个小时电脑,但要记下自己做了什么,可以“我喜欢玩电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在完成这…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起点与基点是记叙文,而结点与重点则为散文。现行中学语文课中,散文的量很大,属于纯而又纯的记叙文很少,往往是将一些非常优美的文情并茂的记事写人的散文篇什编成记叙文单元,又集中编排设计了散文单元,这是就“读”而言。从作文教学看,每个学生自读小学起,就在写记叙文了,而结果却往往是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三仍不能写成一篇象样的记叙文,其症结可能就是出在读与写的脱钩上。可见,中学生作文训练理应与“读”紧密关联,或者同步进行,才能使读写结合,而且相得益彰,真正达到读的目的,提高写的水平。况且,散文对每个中学生来说,其作用既现实而又带有功利性。老舍先生曾说过:“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15.
付建军 《初中生》2008,(9):24-27
即物明理,即就着眼前的某种具体物象来阐明一个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它在哲理性散文中最为常见。三国魏末文学家嵇康曾说过:“顾兹桐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假物”即借物,“托心”就是把作者主观的情与志寄托于客观的物和象中,委婉地宣泄出去。如果所借之物就是眼前所见之物,所托之心表现为某种道理,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即物明理”。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写过一篇《把学生当人》的“口号”文章。“学生”与“人”有什么区别吗?这绝不是在玩什么文字游戏,它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是暂时的角色,“人”却是永远的身份。谋求人的发展,才应该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全部责任,那么,真正的教育就绝不只是对学生三年或六年的简单涂抹,而是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7.
每当问起小孩子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回答总是一个字“玩”。“玩什么?”“玩做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爱玩,奔跑跳跃在操场上,个个那么天真烂漫。当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上完一课、完成这作业,又上一课、紧接着写那作业,上厕所也是匆匆忙忙。拖拖拉拉的学生做了一天.临放学还有没写好的一本、两本。惨兮兮的小脸、泪汪汪的眼睛,那么这样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8.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9.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作文,效果很好。近年来我带过几个作文班,改变原来教师出题学生写的方式,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孩子的“玩”心,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玩中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在“玩”中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最难的问题是“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在玩中寻找写作内容。开始,我让学生自己说会玩什么,然后要他教其他同学怎样玩。在学生玩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观察玩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写玩的片段。例如:学生玩拍洋画。很多孩子手中有各式各样的洋画。有“三国…  相似文献   

20.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