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一种防御性制度的法治,它并不能直接规约大学校长思想与精神的问题,但它能经过制度的安排或良善的法治渠道正确确立大学与大学校长在法律框架内的主体地位,使大学教育活动与政治活动形成一个恰当的分化状态,把两者的关系维持在一个由国家主导型文化向社会主导型文化转移的恒常框架内。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命题中,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在重新定位其职业发展之时必须建构一种"参照性权力视角"。该视角的构建为大学校长职业向教育家发展找到了与教育家内涵同构的权力内在性及其必要性。这种内在性与必要性形成了大学校长职业卓越发展的时代性条件,它要求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校长自身遵循"参照性权力"更重于"职位性权力"的法则,经由"职位性权力"向"参照性权力"位序转换助推"去官僚化"与"去行政化"来构建大学校长职业卓越发展之道,进而构建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并据此构筑中国大学主体性发展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3.
卓越大学校长有其特有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的生成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与法制环境。在文化环境方面,需要围绕构建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并存的社会文化机制、塑立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展现高等教育文化属性高于其政治属性的社会主体观三方面进行文化环境治理,以促使大学校长走向卓越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不管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在中国大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与产生了何种作用,我们都不能停止对其职业发展进行反思与检视,"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命题就是对其职业的未来发展做进一步理性而严肃思考的回应。它要求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校长自身遵循"参照性权力"更重于"职位性权力"的法则,经由"职位性权力"向  相似文献   

5.
在概念的核心意涵上,大学校长主体性是一个植根于变迁社会里随着大学发展而生成的概念,其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问题。以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路径分析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建设,围绕统一于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四条路径——根本路径、核心路径、基本路径和重要路径进行设计,四条路径不但是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主要路径,而且是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柯炳生  阎凤桥 《教育》2012,(11):26-27
好制度可以保证大学的运行不以校长的变换以及管理的随意性为转移。我们不能因为对大学校长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放松大学制度建设。校长的重要任务,就是制度建设。大学校长,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也是一个很不轻松的职业;在中国,更是如此。同国外大学校长相比,中国大学校长承担的内部责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长在办学中生成其主体性的终极价值在于提升大学办学效益,办学效益的提升是围绕"知识文化"的剪裁与传播这条主线进行的。知识文化存在与传播的基本空间有政治场域、文人场域与民间场域三大场域,办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学校长办学中引领大学对存在于这三种不同场域的知识文化进行剪裁与传播来提高的。大学校长办学的主体性之价值以及大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在广义上都可恰如其分地反映和再现于对这三个场域的知识文化进行自主剪裁与传播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长是每一个大学的灵魂人物,任何一所大学的成功,都离不开校长的成功领导。但由于国情不同,各个国家的大学校长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在其行政权力的分配和表现形式上存着差异。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对比中美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与权力,对中国大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简单回望大学校长的独立办学治校史与分析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产生的基础上,指出履行办学治校权的目的在于捍卫大学学术志业和学术尊严并推动大学发展,独立办学治校权是作为"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进行办学治校的核心权力,独立办学治校权规定了大学校长这个法人代表该具有的主体性,因为它指明了大学校长的职业本质。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指向和内涵并点明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阙如,进而指出应从公众认同与法律规范两层面为作为大学第一责任人与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保障搭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简单回望大学校长的独立办学治校史与分析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产生的基础上,指出履行办学治校权的目的在于捍卫大学学术志业和学术尊严并推动大学发展,独立办学治校权是作为"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进行办学治校的核心权力,独立办学治校权规定了大学校长这个法人代表该具有的主体性,因为它指明了大学校长的职业本质。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指向和内涵并点明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阙如,进而指出应从公众认同与法律规范两层面为作为大学第一责任人与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保障搭建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长主体性生成的法律根据在于大学是一个法人,遵循“法大于权”的原则所选择的恰当治理结构是共同治理。若实现法人的主体性与作为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的主体性的生成,需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并发挥校长引领与协调的作用、改组党委会并发挥党委会的缓冲作用、吸纳外部党委成员发挥的有效作用以及拓宽大学治理决策参与面。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主体性教育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而提出来的。目前,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侧重于对主体性内涵及其特征的界定上,实验研究则侧重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指标的构建及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尽管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不十分完善,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公共精神缺失是现代社会治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在现代公共精神成长中,大学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学要有效地承担起这种角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学主体性的有效确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作用下,中国大学主体性受到严重消解,导致其培育公共精神的职能难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主体性的建设对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最关键的是要围绕"人"与"制"两个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对象的元素建立起"以制理事"的管理模式,进而促使大学校长正确处理管理实践中各种具体的"事"与"人"的关系,把"事"和"人"关系的处理纳入规范化的"制治"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中,大学校长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有效运用"制"来理事的前提。以制理事管理行为较高的可预见性与可操作性以及管理过程的透明性特征意味着大学校长的权力将受到限制,决定了大学校长需有正确的权力观。卓越大学校长的成长绝不能脱离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制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中坚力量。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体制机制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全面变革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社会转型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建,另一方面传统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诸多羁绊严重制约了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进程。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其本质是激发和引导大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培养。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本位;要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增强大学办学的自主权;要加快构建以大学生主体性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呼唤大学校长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校长的大学体制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在推进中国大学体制创新过程中,采用校长职业化管理方式,改变高校管理行政化现状,不但可以造就更多的职业管理专家、增强管理绩效,而且能在更高程度上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目标。通过揭示我国大学行政化管理主要弊端、大学校长职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提出推进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主体性与类主体性作为两种不同的主体性,其基本特点分别是占有与生产。具有个人主体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客观性知识观、以机械学习为主、丧失与他人交往,最终只能得到片面的发展。而具有类主体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建构性知识观、以意义学习为主、建立与他人合作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全面的发展。要实现学生学习活动中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的转变,就要关注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人际互动的参与以及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报告2017》和中国省属及以上大学校长的问卷数据和网络数据,客观描述了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现状及其差异:人口学特征上,中国大学校长多为男性、更年轻;教育背景上,中国大学校长多获得博士学位,较缺乏人文社科知识;职业路径上,中国大学校长来源开放性不足、流动性弱、离任选择未知性较大;履职实践上,中国大学校长受政府部门力量影响较大、自主筹资行动力较弱;专业化程度上,中国大学校长"双肩挑"现象普遍且薪资水平较低。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环境、政府与大学关系、大学校长遴选和考核制度不同。因此,要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治理局限、创新任命方式、完善评价考核,以推动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推行的改革,从制度层面正式确立了以教授治校为具体形式的大学学术权力制度,进而开启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从此次北大改革实践来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构建有必要在积极营造良性制度环境的条件下,从确立学者主导、民主管理的规则与规范体系,培植“学术为本”的大学文化—认知,建立独立、权威的学术权力机构,到建构学术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组织行动逻辑等方面协同行动,需要通过专家型大学校长和学者群体等关键制度性能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术权力从观念形态向制度实践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