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力与运动》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力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更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它是在学习了力、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重力和摩擦力等基础后,为了寻找力与运动的关系,从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二力平衡三个角度揭示力与运动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惯性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是初中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既与物体受力分析密切相关,又为进一步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基础,因而,它是知识链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徐小飞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10):31-32,F0004
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实际存在,更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题型来源,也是高考易考的模型.引导学生从这类问题的最基本模型出发,探究各种典型模型的运动特点及功能关系,对深刻理解力和运动关系,熟练掌握用牛顿定律及功能关系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思路 简谐运动是中学物理学习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机械振动的形式。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实验引入分析的方法,演示弹簧振子的运动,定性分析它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继而定量分析弹簧振子受力与位移的关系,从而得到简谐运动的特点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定义简谐运动的周期、振幅等物理量。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都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从功能的这一关系来审视一个物理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各力做功情况及其相应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建立的重要观点之一,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思路。特别是在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只要选好始、末状态,并把握好过程中各力所做的  相似文献   

7.
力与运动是初二物理下册的重点和难点,在苏教版中目前被安排在第九章,在学习压强和浮力之前讲解。原教材将其安排在最后一章,放在学习压强和浮力之后。章节顺序的调动说明学生只有在真正弄清力与运动的关系之后,才能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或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教者在本章教学时,  相似文献   

8.
平抛运动是物理教学曲线运动的重要实例,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影响到我们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认识和处理。笔者在用Flash打造平抛运动的频闪图片时,有意识地将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和匀速运动相对比。  相似文献   

9.
本章内容讲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办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二力平衡条件,通过本章的学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传送带问题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题型,也是一个难点题型.因其对力与运动的基本关系、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运动过程分析及运动独立性,能量转化等基本知识的理解有很高的要求.传送带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传送带的力学问题,另一类是有关传送带的能量转化问题.现分别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这与学生的抽象思维、科学思维发展水平有关。通过设计、制作力与运动关系显示器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明确清晰的结论,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规律。同时,自制教具的研究、设计与使用对突破教学难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动和力》这一章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方法。力学的概念、规律,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他运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用心去体会。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式教学能够将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融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能力。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为例,基于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小飞镖和探究飞镖的运动过程,体会其在运动过程中所包含的力与运动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慧 《科学课》2009,(1):24-25
教学内容分析;《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是《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它与前两课《推和拉》、《常见的力》相呼应,是知识的延伸,也是下一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基础,在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力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重点,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意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相似文献   

15.
建立"正确的新概念"最大障碍就是"错误的前概念"的干扰,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客观事实向"错误的前概念"进行质疑,只有对"错误的前概念"产生了动摇,才有可能使"正确的新概念"得以建立. 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落脚点就是解决四个问题: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2.什么原因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 3.维持运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4.运动和力的关系是什么? 下面给同学们谈谈学好"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维技巧--质疑、推理与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17.
“力和运动”一章是学习了最简单的运动规律,在建立了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综合研究,从而初步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涉及的概念有:惯性、摩擦力和二力平衡;要求掌握的基本规律有: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是初中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继续学习力学的基础.本文拟对“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进行分析、研究.一、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惯性是物体的运动和力关系知识中的重要物理学概念,对惯性和惯性定律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既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观察、思考、理解、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蒲天旺 《甘肃教育》2008,(15):51-51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课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主要介绍力的基本概念、物体的平衡以及研究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好力学部分的这些入门内容,对力学及整个物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