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国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如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与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展望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前景方面,在强调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要有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等原则的同时着重从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来解决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国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其理论基础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渊源,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管理主义、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近年来我国也顺应潮流,开始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我们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存在着诸如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与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展望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前景方面,在强调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要有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等原则的同时着重从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来解决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非政府组织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依托,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非政府组织自身问题较多;良好的外部环境尚未建立起来。我们应当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为非政府组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导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介绍了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在分析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完善我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以公共服务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在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实践背景与理论支持,借鉴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做法,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将公共职能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最佳供给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共服务体制的理性价值追求。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切实解决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推行30余年问,市场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中国各个领域,公共管理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中国所独有,早在上个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发达国家均相继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改革。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公共服务作为中国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率先转向市场化。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环境还不够成熟,中国整体的市场化转型并未完全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仍不免出现种种f.q题。针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筻。  相似文献   

8.
中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在提高政府效率的改革中广泛运用合同外包来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过程中注重绩效。我国在对政府进行市场化改革时也运用了合同外包的方式,更为关注公共服务生产过程和投入。对比美国,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忽略政府价值和责任,政府自身能力欠缺,在一些领域容易形成私人垄断。要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明确政府角色,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培育私人企业和试行公私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困境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市场化改革,改变公共服务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的严峻现实,是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政府的共同选择,但由于中西方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各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起点不同,决定双方无论在改革目标的选择,还是采取的改革步骤、手段等,都会有各自的特色。制度制约、观念束缚、利益制衡是当前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三大阻力,它决定中国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民主、法治政府,同时尽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为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奠定制度基础和理论根据,并选择几个市场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改革试验,以便为公共服务市场化积累初步经验,从而保证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健康、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各国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潮流,它已成为有效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也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治道提供了新的视野。亦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突出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基础设施供给一元化模式已被多元化模式所取代,基础设施供给服务的市场化在东部沿海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供给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中仍然存在许多制度性、体制性障碍。行政改革的主流趋势是寻求公共职能与市场机制的有效均衡,这也正是基础设施供给服务市场化的前提和保障。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供给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各方面的体制创新,而且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将部分公共服务以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和民营化等形式交付市场提供.但公共服务市场化却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弱化或者卸下,相反,随着公共服务推向市场,政府责任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和转移.本文以广州市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为例,探讨了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并分析在市场化中政府责任缺失及其原因,最后提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认为,政府是公共服务唯一和天然的提供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世界的发展,由此而引起的政府行政改革瞬间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也成为了政府的改革方向。因此,努力探讨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责任缺失的原因,有助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地区社会环境,而且也是实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东北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表现,文章建议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和加强政府监管等五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市场化与地方政府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与中央政府行政改革相比较,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严重滞后。本文在分析公共服务特点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实践经验,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途径推动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服务出现了市场化、民营化、信息化等现象以及服务型政府概念,但政府公共服务的独断性仍存在,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仍难以满足,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也较单一、陈旧,公共服务创新亟待改善。文章在阐述政府公共服务概念、创新必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公共服务智库创新、公共服务"政学研智金"结合创新、公共服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回馈创新以及公共服务的持续性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公共部门市场化源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信任危机,其理论基础是货币主义的兴起。美国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管制松散化、决策执行分离化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公共部门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现已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海燕 《红领巾》2004,(6):22-24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在20多年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竞争,而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安排公共服务供给则给竞争提供了制度平台.分析多中心治理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中有效竞争的支持,探讨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