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省城乡女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1115名乡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动因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江苏省乡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四个主要因子,它们依次是:1.社会交往因子;2.强身健体因子;3.社会尊重因子;4.生存因子.就四个因子的具体内涵及其产生原因做出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乡镇居民体育参与的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1115名乡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动因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江苏省乡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五个主要因子,它们依次是:1.社会交往因子,2.运动健美因子,3.生存因子,4.体能因子.就四个因子的具体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作出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1259名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动因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江苏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五个主要因子,它们依次是:1.社会交往因子,2.身心健康因子,3.生存需要因子,4.社会尊重因子,5.生理需求因子.就五个因子的具体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作出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说明关注健康和生态环境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探讨了现代社会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子有环境条件因子、条件引导因子、主观态度因子、经济保障因子和功能绩效因子.对珠江三角洲居民参与运动休闲活动行为的满意度进行了深层分析,研究表明,居民对自身参与的休闲体育行为、对休闲健身的环境和公共服务基本是满意的,该研究为提高珠江三角洲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常州市城市与乡镇居民体育活动时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地区956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体育活动参与时间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男女居民每次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的人数比例均高于80%,男性居民甚至超过90%。女性每次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者比例少于男性,差异显著;2)乡镇居民每次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情况为,男性超过了90%,女性超过了80%。3)乡镇男性每次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者的比例最高,乡镇女性居民的体育人口比例最低,男女性间这一比例的差异显著。城市与乡镇之间的总体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者比例差异并不显著。城乡居民间,长时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行为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盐城市1143名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强度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1)男性居民体育活动的强度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2)女性居民体育活动的强度达到中等水平;3)男女居民之间,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镇居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及对身体的变化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体育活动强度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说明关注健康和生态环境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探讨了现代社会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子有环境条件因子、条件引导因子、主观态度因子、经济保障因子和功能绩效因子。对珠江三角洲居民参与运动休闲活动行为的满意度进行了深层分析,研究表明,居民对自身参与的休闲体育行为、对休闲健身的环境和公共服务基本是满意的,该研究为提高珠江三角洲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16岁以上城市居民进行了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理分析。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1、体育意识方面:大型体育活动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表现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增多。说明在北京奥运会和职业联赛开展之后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型体育活动对居民体育态度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选择喜欢体育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价值观念更加科学。2、体育行为方面: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水平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体育项目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奥运会之前,项目选择上,倾向选择有氧、强度小、简便、较少与人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慢跑)。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主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的行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21个影响因素变量进行研究,运用因子分析理论确定了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六大主因子.通过对各主因子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分布在澳门政府机构、私人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就业居民523人有关参与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澳门本地就业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澳门本地就业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对澳门在后过渡期以至未来大众体育之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地区386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年度参与体育竞赛类活动进行调研,结果显示:1)城市男性居民年度参加体育竞赛或表演4次以上者的比例远低于乡镇,差异非常显著,原因为城市社会变迁,导致城市男性参与体育竞赛类活动的有利因素逐次丧失;2)乡镇经济发展导致居民对体育文化生活需求增加,作为乡镇社会活动参与主体男性居民参与体育竞赛机会增加;3)城乡女性居民在体育竞赛参与活动中差异不大;4)总体上看,乡镇居民的体育竞赛参与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非常显著(P〈0.01),原因即在于乡镇男性居民在运动竞赛方面保持了高参与率。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地区956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体育参与频次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居民中,女性参与率略高于男性,总体城市居民参与比例均高于70%;2)乡镇居民中,体育参与比例上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显著。乡镇地区明显的社会分工是造成乡镇出现男性高参与率的原因;3)城乡居民间体育参与率的比较发现,乡镇居民的体育参与频次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显著(P〈0.05)。主要原因为乡镇男性居民高比例参与当地乡镇的社会活动,并在日常工作中扮演重体力劳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分层结构的角度透视小城镇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特征。结果显示:社会各阶层的体育消费均倾向于不消费。消费类型趋向于实物性消费;绝大部分居民的年体育消费随着阶层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明显。提出了扩大社会上层体育消费的影响,提高社会中上层和中层体育消费水平和引导社会中下层和下层体育消费理念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我国大学生体格产生的影响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对上海市A大学2 524(男838名,女1 686名)名男女大学生的体格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自然环境因素对男女体格的影响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对男性的体格影响要比女性大。社会经济因素主要通过营养及疾病感染等影响男女体格的生长发育,而自然环境因素则可能主要通过男女体内分别具有的不同的生理机制影响男女的体格的生长发育。也许正是这种不同的机制导致了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对男女体格造成的影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因子分析法将俄罗斯奥运各项目群体划分为两类因子:竞技实力保持因子和下降因子,依据各因子以及各项目群体的权重,定量研究俄罗斯奥运项目布局。结果得出:保持因子占有较大的权重(0.55),下降因子占有较小的权重(0.45),两因子均呈逐届下降趋势;保持因子中,女子难美性项群权重较大,女子耐力、准确性项群权重较小;下降因子中,女子快速力量性项群权重较大,男子速度性项群权重最小。另外,保持因子中,女子项群多于男子,下降因子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马波  黄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15-1417
以陕西省、山西省、西安体育学院、河北省、黑龙江省和福建省男子跆拳道队共6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法从35项初选体能结构指标中筛选出能有效反映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的8项指标,建立了其体能特征模型和等级评价标准.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跆拳道项目的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专家访问法、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12项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因子、专项弹跳因子、腿部爆发力因子、基础力量因子中的4项指标(30米行进间跑、助跑摸高、4步助跑单足五级跳、负重深蹲)与跳高运动成绩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本论文建立了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从而为教练员、运动员控制监督训练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