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蜗居》是我国最近热播的多集电视剧,《交换》则是苏联著名作家尤?特里丰诺夫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别具特色的城市小说。出自不同的国度,前后相差近四十年的两部作品却有着惊人的神似:它们不约而同地涉及了大都市的住房问题,并围绕着"屋事"展现各自时代知识男女的生活情状和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关注人的现实存在以及为其现实存在构建精神家园的高度自觉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正如黑格尔所言,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的精神家园。柏拉图经历了十余年深沉的思考,取其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之精华的《理想国》,今天依旧散发着绚丽的教育之光,它是一种寄托,一种憧憬,它是教育精神家园的归宿。  相似文献   

3.
《周易》精神是天人合一,这为中国古人营造了一个天地人和谐的精神家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陷入了寻找家园的迷津之中。《周易》的"忧乐圆融"精神给予我们一条出路:一方面始终对家园有忧患,另一方面始终相信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去构建一个新的"精神家园"。以此为契机,我们能去构建当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的小说《谪仙记》表面看是写主人公李彤自杀这一美的毁灭的悲剧,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表现主人公李彤作为自由自在、任情随性的"仙"被谪入现实之后的困顿、挣扎和解脱,并以此来展示人性和现实的冲突。李彤的悲剧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在现实中寻找自身的精神家园而不得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余博 《中国德育》2011,(2):78-80
钱文回放读《论语》学做人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今天,我借此机会向大家提出一个倡议:开展"读《论语》,学做人"活动,从以下几点作一个简单的说明。1.提倡读《论语》是当前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自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来,"国学热"兴起,民间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亟需予以引导,以便学习活动的持久、深入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方英文是陕西文坛的一个异数,陕西文学的务实厚重,反衬出方英文的浪漫轻灵。从《落红》对现实的反叛和解构,到《后花园》对精神家园的寻求和重建,以及作家独到的反讽式叙述,都表现出对当下后现代文化精神特征的有效把握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周易》作为孕育中华一切文化的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其中蕴涵的中和、守正、自强科学人生哲学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谨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读与写》专家委员会成立首批专家与你见面由著名作家冰心题写刊名、创刊于1979年的《读与写》杂志,是一份针对全国中学生发行的语文课外读物。《读与写》坚持以精品阅读,快乐写作为办刊宗旨,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通过读、写、  相似文献   

9.
赵茵 《文教资料》2006,(8):81-82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其作品《水仙》通过描写大自然里的风光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因此在被工业和商业主义异化了的现代,只有自然才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故乡》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其通过对故乡人情风物的细腻描写,表达出对故乡黑暗封建现实的失落,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实则是以人物的变化映衬出其精神家园的覆灭,文章以沉重的笔触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现状的绝望,但在这绝望叹息中又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殷切希望。从时间维度对《故乡》中精神家园的进行解读,以昔日、当下以及未来故乡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结合文本的环境背景,可以深刻理解鲁迅及当时国民精神家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孙少平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时代的残酷打压下坚强而努力,正义而善良,守卫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精神家园的缺失却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迷茫和困惑占据了很多人的生活。本文围绕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展开叙述,对其个人经历和精神家园对于现代人生活的意义做出剖析。  相似文献   

12.
《药》与《夜》之比较荣松鲁迅与叶圣陶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以讲究章法著称,他们的小说是很值得进行比较研究的。鲁迅的《药》写于1919年4月,叶圣陶的《夜》写于1927年10月,创作时间相隔八年余,所反映的生活相距二十年,前者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读《孩子天地》读出快乐和美丽读出山水花鸟的春光享受优美纯真的大自然读《孩子天地》读出课本之外的风雨读出万物的千奇百怪好一个缤纷夺目的世界读《孩子天地》读出发芽和拔节读出字词句章的幻想是我可爱的精神家园读《孩子天地》读出眼里激动的热泪像新麦颗粒饱满你就是最美的一粒……我可爱的精神家园——读《孩子天地》有感@段恕海!云南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代女作家壶井荣的散文小品《蒲公英》与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通讯十七》都是写蒲公英的,二者有同曲异工之妙。二者的写作背景是不同的。《蒲公英》写于战后,那时的日本人民通过对战争的沉痛反思,普遍产生了反战思想。所以,这篇文章通过对蒲公英具体形象的描摹,表现了作者憎恶战争、向往和平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而《通讯十七》写于1924年5月9日,作者冰心正在沙穰疗养院疗养,她的心境是平静的,对  相似文献   

15.
《尤利西斯》主要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表达了现代西方人寻求精神家园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为视角,分析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这三个主要角色的梦境、幻觉、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来论证《尤利西斯》是一部现代西方人寻求精神家园的史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优厚的物质条件给东方女性带来了共同的问题——缺乏精神家园的依靠。理想的失落,价值的迷惑使她们“幸福”地生活在痛苦之中。这一切都被作家细腻地记载于文学作品当中,其中贾平凹的《废都》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对此都有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讲述了相爱的男女主人公被迫分离的故事,他们在精神上和现实中流浪,但最终超越了死亡回归到了精神家园。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爱情故事隐喻着现代人类流浪于陌生世界的生存困境,是人类流浪于陌生世界并渴望最终回归精神家园的原型再现。  相似文献   

18.
《背影》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朱自清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平实中潜着愤懑,朴素中含有激情,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背影》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背影》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  相似文献   

19.
《与朱元思书》还是《与宋元思书》马东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与朱元思书》是篇除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的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均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  相似文献   

20.
池莉的小说《看麦娘》通过容容、看麦娘和上官瑞芳三个审美意象展示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人类精神家园缺失后,主人公易明莉不断寻找的过程。虽然没有找到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光明大道。但在易明莉内心深处还蕴藏着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寻找精神家园的行动也不会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