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灵活的特点,小学数学的知识面不宽,掌握起来不难。这要求老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准确,且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特别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老师要准确地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2~74页.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在表示倍数和公倍数时进一步体会集合思想。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体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难点:会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2~24页例1、例2及练习四第1~4题 教材分析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主要是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对"公倍数"的要求有两点:一是"了解公倍数",二是"会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相似文献   

5.
任虹 《小学生》2013,(11):109-109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1.教材简析;2.学情分析;3.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制定为:【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列举法等方法求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1.教学思路确定,着眼学生的思维发展。《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磨课时,我们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2~74页教学目标: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验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教学数学五下23页的“最小公倍数”时,我放手让学生在集合图中填写6和9的倍数及它们的公倍数,结果出现了下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0页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第81页练习十六。2.教学内容所处地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教学的直接基础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已经做了纵向比较,而学生学过最大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容易把两种不同的求法搞混。这里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使学生分清求最大公约…  相似文献   

10.
吴芳 《生活教育》2013,(12):46-47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甲传统的“纯数学式”讲解、列举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而新教材的编排,注重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安排相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和讨论,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利用集合圈,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取”、“去”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口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简述如下: 一、从“取”理解算理 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的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及“几个数的公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几个数中每个数所有的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2.
指导思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索规律,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一、例1的教学设计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教学例1,从感性上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按例1要求,学生先写出4的几个倍数,再写出6的几个倍数。(6个左右)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指导观察,让学生会看1.看课题,定目标。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看,然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此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趁势归纳出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浅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数的整除包括约数和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五小节。其知识结构是: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数和整数的意义,理解数的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2)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熟练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实现合作学习的核心。在现实课堂中,师生互动较多,生生互动较少。本文将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寻生生互动的得与失。一、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引发有效的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17.
求最小公倍数是《数的整除》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为了帮助教师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题目灵活地选用最佳求法,特介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十种。 1.倍数查找法倍数查找法就是分别求出要求最小公倍数的那几个数的一些公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例如: 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8.
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一定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反过来,几个数的任一公倍数一定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例如,由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可知,24K(K=1,2,3…)表示6和8的所有公倍数。由此易知,将几个数的公倍数由小到大排成等差数列,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都应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实录1.操作活动。课件出示例1图。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吧?下面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该怎么铺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两个正方形和小长方形,同桌合作动手铺一铺,铺好后放在桌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最小公倍数”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之一。这节教材是通过例题展开的,教好例题和安排好练习,是教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一、教好例题 教材中共有三个例题。例1着重于概念,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2介绍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阐明其道理。例3进一步介绍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道理,是例2的延续。其中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议分以下三步讲述。 1.18和30的公倍数,即能被18和30整除的数,有无限多个。在这无限多个数中,最容易找到的一个,就是用18和30相乘,即18×30=5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