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潜能研究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解读《人类的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潜能》一书中,谢弗勒十分鲜明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潜能概念的错误理解已经在教育实践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他重构了潜能这一概念,提出了作为形成中的可能性、倾向性和能动性的潜能。正是在此基础上,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潜能研究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能性——使"人人获得发展"变为现实,倾向性——是"教育者研究学生"的起点,能动性——使"人的主动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谢弗勒提出: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条件"以及"我们把什么看作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细节中发现、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左伯华 《教书育人》2012,(17):21-23
教学实践必然会涉及到学生潜能的问题,但绝大多数人对潜能的理解仅仅局限在马斯洛理论的基础上:潜能是个人未来发展可能潜在的能力,潜能不是简单的"可能是"或者是"将要是",而是本身现在就存在的。而谢弗勒的"人类潜能理论"告诉了我们更多、更新的"潜能"内涵,这对我们的高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不知道孩子的潜能还有多少,但是你一定要肯定这一点: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悄然兴起的潜能测试,林林总总的早教机构,人潮汹涌的少年宫兴趣班……在这其中,看得到父母的苦心,看得到孩子的成长。我们想强调"快乐"二字,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了孩子好"为借口,剥夺掉他快乐的权利。开发潜能这事上也一样。不论什么样的机构教育都比不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期望全都寄托在教育机构身上。孩子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的是家长们在他们身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我们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创新潜能"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句话充分说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实践与心理学论著中 ,潜能与开发潜能一类的词语出现的频率颇高。但究竟什么是潜能 ,又怎样开发潜能 ?却始终是见仁见智 ,远未取得共识。我现在拟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并望广大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潜能-现实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潜能"和"现实"是构成潜能-现实理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剖析潜能-现实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故而"潜能"和"现实"的界定成为重中之重。若想对二者进行概念界定,就需要回答"什么是‘潜能’""什么是‘现实’",但当概念细分为这两个具体问题之后,"潜能"和"现实"的界定便陷入了缺乏文本支撑的困境。因而对于"潜能"和"现实"的界定研究只能通过概念的阐释以及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对比,归纳总结"潜能"和"现实"的特性来展开。  相似文献   

8.
陈伟 《教师》2010,(33)
潜能生的转化是我们农村学校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着"潜能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探讨该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其转化的意义,探索其转化的途径.总的来说,想要转化"潜能生",首先要知道他们形成的原因,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暑期接受教学心理课程的培训,主讲者问了在座老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把学生当人看了吗?"并让大家想三秒钟后再回答,老师们(包括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可提问的人只是笑了笑,然而我知道这笑意味深长……事后想想,我们做那样的回答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教师,我们的内心都是在关爱学生,也愿意拿学生当人看,可事实上,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一点,其中的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老师们对这类课文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课文,甚至课时不够时,只让学生看看就过去了。然而我们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这个宽松的客观条件,恰好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潜能是蕴含在一个心智健全的社会人的智能“仓库”中尚未被开发的智慧总和。它具有潜藏性、现实性、开发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就是帮助学生把潜藏在他们身上的还未被开发出来的智慧和能力开发、挖掘出来。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略读课如何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一专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觉得…  相似文献   

11.
一、潜能发展观的解读潜能发展观是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教授在长期参与"新基础教育"的学生发展研究中不断感受和探索而形成的。对潜能发展的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发展和潜能发展的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杜保青 《职业技术》2006,(12):241-241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说来,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潜能生比较难。潜能生普遍存在着三大矛盾:有自尊和自尊心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好胜和得不到取胜机会的矛盾;上进心和知难而退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潜能生应有位置,给潜能生更多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生长拔节。文化引领是教育管理者的大智,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在"发展潜能"这一文化主张的引领下,通过开展"个人潜能秀""潜能大舞台""潜能展示台""潜能活动节"等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滋润着生命个体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同样具有巨大的自学潜能。这种自学潜能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明显地表露出来。应该说,中学阶段是学生由依赖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一关键时期,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到一新的发展阶段,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所以中学历史课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潜能。  相似文献   

15.
"差生"这项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项帽子,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国际性的校长研讨会上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谈松华研究员在题为《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报告中突出论述了教育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方面的作用。他认为“2 1世纪教育的最大变化是 :教育正在变为学习和交流活动 ,将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将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 ,将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总之 ,教育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一、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早就阐明了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观念。人无全才 ,人各有才。所谓潜能 ,就是尚未显现 ,但已存…  相似文献   

17.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教育教学思想,无不渗透了人的学说,也就是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如何实施良好的教育,关键在如何看待“人”,如何去发挥他的潜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马斯洛心理学理论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更强调人的潜力的发展。马斯洛指出不仅要看到人是什么,而且也应看到人可以成为什么;不仅要看到人的表面和现状,也应当看到潜能。“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有两个不同的因素,第一,大多数的教育者并不是特别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他们让学生得到所需的知识,关心的是效率,用…  相似文献   

18.
人是潜能的人,学生是潜能的学生.并非只有"差生"才是"潜能生",所有的学生都具有无穷尽的潜能.教师应怀着这种坚定信念,寻求适当措施,采取正确策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尽可能充分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季洪旭 《现代教学》2013,(11):20-21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教师素养是关键。上海市奉贤中学从教师实际和学生发展出发,调查分析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素养现状,制定了《奉贤中学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素养的标准》,并总结教师个别化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操作经验,实施了基础性评价和挑战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制度,开展了"提高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素养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潜能开发”? 《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潜能”一词的解释,但对“潜”字的解释是“隐藏;不露在表面”,对“潜在”的解释是“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由此,我们可以把“潜能”理解为“隐藏的,表面上不容易被觉察的能力。” “开发”的原意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人的潜能也是一种隐藏的自然资源,但开发潜能与开采矿藏不同的是,它既要想办法使其表露出来,还要设法让它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