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学教育界早已对科学的本质及科学的本质教育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很多人一致认为,科学的本质的构成成分应该是学校科学课程中基本的、中心的内容。实际上,自20世纪初,科学教育领域就开始提倡要使学生理解科学和科学的本质,然而,科学的本质一直作为“潜课程”隐含在科学课程之中.没有作为明确的课程目标提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关于科学的本质的描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家文件和科学课程文件中。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领悟科学的本质,就是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接受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没有国界的文化,意义十分深远!相信老师们对这一观点没有异议。但是,什么是科学本质?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儿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应该体悟到怎样的科学本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引领儿童体悟他们能够体悟的科学本质?……这样一些对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很显然,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所秉持的信念,必将影响其在课堂上的施教,教师甚至会将既定的课程加以调整,以符合其秉持的关于科学本质的信念。教师如果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套客观的陈述,是客观的真理,其教学行为就会使学生形成传统的科学本质观,其教学也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承,缺乏知识的产生过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科学时形成思维定势,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不能理解科学知识的建构性和差异性。因此,作为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应当对传统的科学本质观进行深刻反思,树立起现代的科学本质观。对小学生而言,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年龄相关,他们还没有能力辨别和理解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什么是真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向他们提供哲学上非常精确但又不过分复杂的关于科学本质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人文方面的理论应当属于科学的范畴。人文科学是研究人及其社会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以人的灵魂、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其规律呈现为统计性的规律.其内容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其研究方法具有思辨性的特点。人文科学具有关注自我灵魂.慰藉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功能;具有认识社会,驾驭社会的功能;具有传承人类智慧的功能。人文科学是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而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应包括创造性的过程、产品、个人和环境四方面,具体理解应注意①科学创造力不同于文学艺术创造力;②科学创造力与一般的科学技能有区别;③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家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④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其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依据马克思关于“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学说,从科学研究活动中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对美的规律的遵循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等诸方面,探讨了科学美的本质属性及其实现品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合理因素,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实践和社会联系考察人,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真正完整的科学规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是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本质理解需要显性教学。立足本土化的科学本质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多元教学路径,即科学探究教学、融入科学史哲的教学、科学论证教学、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以及科学阅读与科学写作等。进而提出科学本质教学要走向综合、开放、多元,具体表现为:厘清科学本质的内涵与定位,使科学本质教学目标显性化;挖掘不同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丰富和创新科学本质教学方法;发展教师关于科学本质的学科教学知识,探索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新路径;基于科学学科知识,建构科学本质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物理假说及其基本特征 在科学哲学中,假说是一个最具模糊性的概念,科学哲学史上关于假说的各种定义之间常常是充满歧义的。然而,假说作为科学的发展形式,在研究过程中,对其给予比较确定的定义是必要的。在一般意义上,假说就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存在、本质及其规律性的假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深刻影响着科学教育的效果。本研究对北京市215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和观察结果,对其科学本质观的水平、特征和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普遍不足,近85%的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仅有1%的教师对科学本质具有良好的理解。当前,73. 4%的幼儿教师持有传统朴素型的科学本质观,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具有零散性、内隐性与模糊性的特点,与其教育实践间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科学本质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教科书作为科学教学的核心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科学入门》教科书中科学本质观的分析表明,该教科书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本质观;突出科学的实证性、暂定性与发展性;为科学划界,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显性呈现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注重体现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影响;所呈现的科学观是实践优位的。该教科书呈现的科学本质观能够为我国理科教科书编写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一种客观逻辑的选择,而且还是一种人文选择,它渗透着人文价值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价值层面探究了科学的本质,提出一个对科学进行价值评价的标准,并探讨了价值评价对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充分理解科学本质是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科学本质作为一种对科学问题的本原性思考,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由于大学生科学本质观存在的科学主义等取向,本文提出通过提高大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开展HPS教育、营造校园科学文化来达成科学观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宇宙、人生的深切和终极关怀与探索的哲学形而上学所具有的完备性,是其它科学所不可取代的,也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其它学问的有效性、合理性由它得到说明和辩护。实际上,对世界本质的形而上的信仰和追求是西方众多科学家、哲学家的共同理想。而西方自然哲学史也就是寻求科学知识确定性基础并努力为科学合法性辩护的历史。事实表明,形而上信念已逐步内化为科学家的思想、良知、研究纲领、规范结构或科学的精神气质之中,形而上学是科学中的西西弗斯的石头,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的哲学这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资本阶级关于人的理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真正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只能是后天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人性的变化,因而永恒不变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不同的哲学思想阶段对其有着不同的哲学认识。在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形成了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从理想态发展到科学态的发展路径。因此,探讨这种发展路径的演变内涵及其根源,并揭示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如何由理想态走向科学态的演变轨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外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本文对国外关于科学本质的内涵、科学本质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范畴、融入科学史的科学本质教学、科学探究及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哲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但这一结论本身只有在先验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含义,一般关于实在论的讨论也只有在先验视域中才能有逻辑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视域中的考察也表明,科学哲学的“超验性”问题又是与其实在本质直接相关的,先验哲学在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承认这一点。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进程都表明了一个科学的经验实在(论)的性质,同时这一进程也证实了先验哲学关于先天知识(先验逻辑)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了解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关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研究结果,并总结理科教育中科学本质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科学的一种扩张形式,即将科学的本质内容在更大范围得以传播,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学素质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内容。科学教育必须符合科学的本质要求,否则科学教育就会缺乏完整性。科学教育目的实现就会有局限性。因此,我们认为科学教育应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科学教育的重点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是把前人科学探索的结果,知识体系,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和逻辑顺序逐步地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知识的内涵、内容、应用条件,进而发挥科学认识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