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都德《最后一课》创造了短篇小说的艺术典范。本文拟从儿童视角和忏悔意识方面对小说的特色进行分析。所谓儿童视角,首先是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一切通过“我”的眼睛去看。“我”即小说的线索人物、主人公小弗郎士,平时学习很不用功,经常逃学。正是这个懵懂的小顽童因为迟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儿童的兴趣点多半在游戏和吃上。在《社戏》中,鲁迅先生准确地抓住了儿童的这一特性,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叙述了“我”在平桥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经历。小说以“社戏”为中心,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组织全文。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其中的“吃”字也贯穿小说的始终:从起笔时的“这虾照例是归我吃”...  相似文献   

3.
中篇小说《为党生活的人》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品之一。关于这篇作品,作者曾在一封信里写道:“在这篇作品里,我采取了和《蟹工船》、《工厂支部》等以前作品不同的写法,进行了冒险的尝试。”①又写道:“这是力图摆脱过去无产阶级小说框框的作品。”②由此可见,这篇小说是作者抱着相当的自信写成的,是他企图向前跃进一步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 作者说过,从内容来看,这篇小说叫“为党生活的人”最合适。这就是说,他笔下的主人公安治是个完完全全为党而生活的人。安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完完全全为党而生活。安治是个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号称世界最完备的警察网”③的追捕下进行斗争。这种特定的环境对他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非但要彻底抛弃个人主义思想,而且要完全牺牲在正常情况下许可存在的个人利益、个人生活,把个人的全部精力以及全部感情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的事业。无疑,这是对一个革命者最严格的考验。安治自觉自愿地接受了这种考验,并且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对于党的工作,他竭尽全力,拼命去干。要求自己一天过“二十四小时的政治生活”还不满足,又提出“一天工作二十八小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儿童视角小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成长”主题。不同时代少年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也隐喻了作家本身在不同时代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儿童小说也是他自己“成长焦虑”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星期一,同桌问我:“周末你怎么过的?”“星期六晚上我去看了部电影《爱情故事》。”我回答。于是同桌用惊奇的目光看我。我觉得挺好笑,就跑去摘下小T的眼镜,问她:“看没看过美国电影《爱情故事》?”于是T收敛了笑脸:“我才不看这种电影呢?”  相似文献   

6.
《小时代》电影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也是有迹可循.它宣告国内从出版市场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由中学生到年轻白领为主导的“小”时代.在“小”时代里,粉丝电影需要对年轻观众的精准定位,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的小妞电影也不再是围绕成熟女性的题材展开,《小时代》也成功填补了国内小妞电影的类型范式空白.  相似文献   

7.
要花钱,自己挣达瑞是一个美国孩子。父母对他生活上要求很严,平时很少给他零花钱。达瑞是个电影迷,他必须自己挣钱去看喜欢的电影。一个8岁的小男孩,还不会做多少事情。怎么去挣钱呢?他不停地思考着。  相似文献   

8.
《金光大道》和《苍生》是浩然分别在中国社会两个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即“文革”和“改革开放”里的重要创作。不同的时代氛围、不同时代的美学理想以及作家在社会不同时期和个人不同人生时段的创作心态 ,都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作品的生成。通过对比阅读 ,从中把握出二者所分别呈现出的“遮蔽”与“敞开”的鲜明特征 ,并以此感知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小橘灯》和《夜走灵官峡》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两篇散文。作品中的两个小主人翁,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里。作品通过两个儿童的思想、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儿童的斗争生活。寄寓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小橘灯》中的小女孩,生活在国民党进行白色恐怖的重庆。她爸爸是个革命者,突然“失踪”后,她承担了照顾重病在床的妈妈的责任。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脸色苍白,咀唇冻得发紫,头发很短,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衭,光脚穿着一双草鞋。”爸爸的  相似文献   

10.
精神的营养     
大学生放寒假回来,他的妈妈陪他去看一场夜电影:《千里走单骑》。看到一半,大学生打哈欠,勉强看完后,又怨怼地对他妈说:“本来我是约好了两个同学,去网吧打联机游戏的!”言下之意是:打电游比看这劳什子走单骑要有趣得多,提神得多。真是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11.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12.
《小时代》是由郭敬明导演、编剧的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风评,分歧很大。一花一世界,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十八九岁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电影《小时代》的取景场域,“80后”作家郭敬明虽年岁增长,从小说、杂志到电影,唱的依然是“青春调儿”,并且再一次聪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目标受众---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幼稚和单纯、热情和盲目、生动和做作,是青春文艺的双面胶。同理,非理性、类型化、跟风,是郭敬明作品、琼瑶小说、汪国真与席慕蓉的诗歌、小虎队音乐等不同时代青春文艺流传的本质。青春有自己的属性,无罪可原。但是《小时代》却让很多人看到了青春之外的东西,产生了无法摆脱的不安。  相似文献   

13.
贤小璐 《音乐世界》2013,(14):56-57
首次在电影《小时代》中挑战“坏男人”代表席城的姜潮,生活中的他其实是个温暖阳光的大男生。  相似文献   

14.
哈代的思想勇敢地超越了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的拒绝性欲、温柔顺从、拘泥于家庭生活的形象的描写。他拒绝对于女性“无性爱”的描写,写出了女性的自然情感。他颠覆了传统男性中心视野下的女性角色。他对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关照,让女性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示自己。这种超越在哈代的两部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由此影射了哈代所创作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 ,跟着大姐去看电影《迷途的羔羊》 ,因为年幼 ,对影片的主题内涵不能深刻理解 ,但故事中那一群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苦孩子 ,和他们悲惨的遭遇 ,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影片中那支歌 ,我回到家里总是哼唱着它。我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蔡楚生(1906—1968)在看了苏联小说《表》之后 ,曾想把它改编为电影。后来他考虑还是写我们国家当时现实的少年儿童生活 ,便编写了《迷途的羔羊》这个剧本。剧本的内容是 :小三子从家乡流浪到上海 ,他露宿街头 ,遇到同乡的女孩小翠。后来小三子因偶然的机遇成了富翁 ,但他仍挂念流浪…  相似文献   

16.
2015年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小王子》上映后创下了法国动画电影在国内的票房新纪录。作为由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成功范例,《小王子》不以故事性取胜,而是以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反思而发人深省。文章以文本为研究素材,基于哲学的研究视角,分析“儿童”概念的发生发展,探索《小王子》中儿童的自我塑造及其哲学内涵,旨在研究儿童世界的哲学化和神圣化,找出《小王子》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活动,环境景物的展现,往往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就象电影摄影机拍摄下一个个电影镜头一样,使人们看了如同身临其境,感到十分真切。那么,在一些小说中,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的呢?观察点又是怎样选择的呢? 且看小说《药》的第一部分人物观察点的选择。在《药》的第一部分里,写了两件事,一是华老栓清晨买“药”,一是夏瑜刑场就义。作者同时写两件互相联系的事,作了这样的处理:明写买“药”,暗写就义,把夏瑜被害作为老栓买“药”活动的背景事件,让华老栓成为这一事件的目击者。  相似文献   

18.
按传统的记载,孟浩然去过长安两次,一次是《旧唐书·文苑列传》所载“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这是开元十六年(728)的事情。另一次是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所说与采访使韩朝宗一道入京,此事在开元二十一年(733),说详陈铁民《关于孟浩然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文史》第15辑)。可是从孟诗看,在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四十岁之前,浩然已经去过一次长安了。《新唐书·文苑列传》记载他四十岁到长安时的一件轶事:(王)维私要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  相似文献   

19.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女士也有着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特殊经历.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两者作品里“京味儿”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除了受到作家本身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经历的影响外,更多的是老舍这位北京满族作家与林海音这位台湾女作家对表现老北京怎样的风貌,对旧北京抒发怎样的情感和要展现怎样的民族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想法.  相似文献   

20.
睦言 《家长》2013,(2):72-73
别看我的外孙子洋洋只有8岁,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影迷,他还没上小学就在父母的怀里看《哈利波特》《喜羊羊与灰太狼》《指环王》系列电影。这个元旦假期,洋洋来我家住,非吵嚷着要我陪他看电影。我嫌影院的音响太吵,不想去,但又禁不住洋洋的苦苦哀求,只好上网搜索,想找到一部适合洋洋看的国产儿童电影。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