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面对人类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应发挥其独特功能,把道德教育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中去,树立受教育者的自然道德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意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张珺 《文教资料》2008,(12):116-118
本文通过对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以期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审视、思考和重视,建立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教育和引导.使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起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爱护意识,养成道德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使人类在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互进互利中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寓教于游:生态道德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类今天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及人类未来的发展为代价.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态意识浅薄,生态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我国生态道德教育面临社会现实的严峻挑战.生态旅游不仅具有保护生态和维护当地发展的双重责任,而且具有极强的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寓教于游是生态道德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以期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审视、思考和重视,建立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网络体系,使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起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爱护意识,养成道德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使人类在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互进互利中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是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所应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和谐性。目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着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缺乏生态意识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学校抓起,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环境革命,促动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与自然对立的价值观,即受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影响。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树立新的环境价值观和对待环境的新态度,以促进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和伦理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出现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与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形成和道德人格完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树立与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发展战略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所谓生态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在“人与自然关系”教学中,突破传统“人类中心论”的思维定势,让学生意识到: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是以优美的环境和良性的生态系统作为基础,以人与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作为前提的。 1.在辩证唯物论的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辩证唯物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并能自觉运用这一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把它作为辩证唯物论教学的突破口。围绕“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  相似文献   

10.
杜必文 《林区教学》2014,(11):84-86
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导致当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就当前中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问题,从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应用,初步探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存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存平衡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2.
简论生态文化教育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教育是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去,使学生明确人在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要克服和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唤起民众的生态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情感,强化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4.
宁本冉 《时代教育》2012,(24):113+118
生态道德教育关乎全社会的生态道德素养和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生处在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开展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对提高中学生乃至全民生态道德素养和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生态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树立与提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形成和道德人格完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朱国庆 《学子》2012,(8):38-39
一、创设生态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中社会教学要创设生态德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科学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17.
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进步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为友。因此,要培养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以此帮助学生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非善恶,从而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理性的生态人,最终,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要克服和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唤起民众的生态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情感,强化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9.
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生态环境对人类整体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困扰当今人类发展的全球问题,也应该是引起大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前各种生态观理论迭出的情况下,利用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自然观、生态观,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学会尊重自然,自觉地运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的行为,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