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演化特征并为交通规划管理提出建议,构建以公交线路为节点、公交站点为超边的城市公共交通超网络,根据现实公交系统演化特征构建公交超网络演化模型。演化模型遵循超边增长和超边超度优先连接机制,就公交超网络演化中超边超度的分布以及演化模型参数对超度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公交超网络演化理论模型服从漂移幂律分布,超边增长数量以及旧超边连接机制都对超度分布有影响。公交超网络演化模型有助于改善公交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南阳市公共交通分布网络图及调查问卷统计获得的数据与资料为基础,分析南阳市公共交通线路的分布情况,探讨南阳市公交线路分布现有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网络优化,提出公共交通出行的优化与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的公交运行现状,使用时空分布图分析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车辆运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站点排队概率、停靠时间分布和汇入间隙的等待时间.利用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对公交车辆的站点停靠时间进行了分布拟合,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使用Matlab编程求出了不同停靠时间分布参数和外侧车道流量下的站点通行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分布参数和外侧车道流量的变化,站点通行能力的变化范围较大.最后,使用实测和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数据、仿真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78%和5.28%.  相似文献   

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或锯齿型公交优先进口道,可以实现公交车在空间通行权上的优先,但不能实现时间通行权上的优先。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十字口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探讨该系统中用于公交车辆定位和检测的信号标杆定位技术.重点研究公交优先的智能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公交乘客对时间、费用及换车次数三个目标的不同需求,建立了相应的多目标决策公交线路选择模型。在模型拓展中,提出了公交信息查询调度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公交乘客对时间、费用及换车次数三个目标的不同需求,建立了相应的多目标决策公交线路选择模型。在模型拓展中,提出了公交信息查询调度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大中城市普遍面临交通拥堵的“心病”。很多城市在寻找更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工交线路系统的过程中。提出了公交换乘的概念。公交换乘系统可以在保证高节点覆盖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公交线路的重线率.从而有效地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公交换乘系统的技术重点在于公交车、车站、调控中心之间的及时有效的通讯,保证换乘系统数据库更新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描述泉州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指出泉州市区公共交通在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路网建设、市民文明交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公交服务水平等方式促进泉州市区公共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的扩充发展,安阳公交车辆台数逐年递增,车辆装备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给车辆综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过去,常常由于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使车辆管理仅限于车辆维修工作上,忽略了对车辆选型、费用分析以及更新改造等相关综合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均衡发展.因此,结合安阳公交车辆综合管理发展历程,阐述了车辆综合管理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交停车时间的重要组成,乘客上车时间对公交运行可靠性及公交服务水平具有重大影响.为研究老年乘客与成年乘客上车时间差异以及影响上车时间长短的因素,进而更好地理解乘客上车行为过程、减少乘客上车所花时间,提出了一种乘客上车时间回归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常州公交IC刷卡连续记录之间的时间差,得到了每位乘客上车时间的估计值,定义为上车时间间隔.然后,利用方差分析验证2种乘客的上车时间间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乘客类型、每多一位乘客带来的边际效益及上车踏板数量对总上车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公交车型特征,普通成年乘客与老年乘客的上车时间间隔也存在一定差异;每一车次乘客平均上车时间随乘客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公交上车踏板数量越多,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上车所花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建立了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分层logit模型.研究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土地利用特征以及出行属性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同时,通过计算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的直接弹性和交叉弹性分析它们对出行方式选择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非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在居住可达性和就业可达性高的区域更加具有吸引力,小汽车拥有者更加偏向于选择小汽车出行;相对出行费用而言,选择公交与地铁的居民对出行时间更加敏感;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政策的有效结合有助于缓解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引起的交通拥堵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构建过程中忽视交通需求管理要求及缺乏政策敏感性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离散选择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论证了其对交通需求管理的适应性. 建立包括个人社会经济特征、时间和价值3 个变量的私人小汽车-公交车离散选择模型,并通过停车收费和公交优先 2 种交通政策来评估模型的政策敏感性. 实证结果表明: 出行选择对停车收费政策敏感性不强,表现为 88. 41% 的出行者对停车收费政策不敏感; 出行选择对公交优先政策敏感性较强,表现为 67. 70% 的私家车出行者及 77. 02% 的公交车出行者对公交优先政策敏感.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具有政策敏感性,在满足需求预测基本功能的同时对需求管理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发车间隔这一公交车辆调度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优化线路发车间隔的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从公交公司和乘客两者利益出发,上层模型以最小化公交系统中因发车频率设置而产生的时间和经济总成本为目标;下层模型是公交客流分配模型,用来描述发车间隔优化后的客流分配情况.设计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即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来求解模型.最后,以常州市某几条线路为例,利用公交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模型体现了公交供需关系是合理的,而且求解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行程时间预测的可靠性,构建了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性(ARIMAGARCH)模型进行城市主干道行程时间动态置信区间预测,其中ARIMA模型作为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用于捕获行程时间均值,GARCH模型用于捕获行程时间条件方差.运用昆山市交通监测系统中采集的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ARIMA模型,提出的方法虽然不能显著提升行程时间均值的预测性能,但是在行程时间波动性预测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法可捕获行程时间异方差,从而能够预测出比ARIMA模型预测的固定置信区间更能反映行程时间观测值波动性的动态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5.
根据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公众服务性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给出具体实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交车最佳乘车路径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是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而公交车最佳路径算法是路径选择的基础,目前公交车最佳路径的算法有很多种,算法的区别在于数据存储的结构,各个数据存储结构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基于唐山市公交基础信息和实际生活中公交乘客出行的特点,设计了合乎乘客需求的最佳路径查询的算法。提出以换乘次数最少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出行距离最短为第二目标的算法。可将其用于公交公司的管理系统中,也可以用于公交公司查询服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GIS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中,公交换乘算法是近年研究的主题。也是目前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依据传统公交网络建模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传统的经典算法不足之处,结合GIS的相关技术,运用了其中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提出了公交步行换乘算法,结合GIS的强大的空间数据存储以及图形界面显示的功能。有效的运用了数据缓冲区分析以及GIS的桌面产品AO,从而形成了昆明步行公交换乘系统。该系统在交通网络中进行测试,最终得以实现,提高了算法换乘的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轨道交通出行,这也给轨道交通换乘带来了巨大压力,完善的导乘信息系统可以缓解换乘压力。新百广场站是石家庄轨道交通目前唯一的换乘站,承担着重要的换乘任务。通过调研新百广场站导乘信息系统现状,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该站导乘问题的优化措施。极大地缩短了乘客在车站内停留的时间,提高了换乘以及进出站的效率,使新百广场站导乘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路网路段修缮对路网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从对出行者通行时间影响的角度入手,结合交通均衡分配原则,提出路段修缮下用户出行时间损失指数,来度量路段修缮对路网运行效率的影响,给出路段修缮损失指数的算法。选取商州区局部城市路网,分别计算修缮路段彻底中断和单向通行时的路段修缮损失指数,进而对比说明不同情况下路段修缮对路网运行效率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地铁站点客流换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站点客流的换乘特征是地铁交通衔接研究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2003年上海市地铁1号线、2号线和3号线(明珠线)典型站点客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客流换乘方式比例、换乘时间、出行目的、客流产生区域及地铁站点周围常规公交等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上海市地铁的衔接换乘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