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针对城市交通系统中颇具争议的小区开放问题,从现有小区构造上提取框架,分别建立了道路通行层次分析模型、信号交叉口交通流波动模型和城市路段阻抗模型,并在Braess悖论的理论依据下,得出不同类型小区开放后对周边道路交通会产生不同影响以及开放式的小区结构也并不能提升道路通行系统的运行效率,反而造成时间上的延误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交通堵塞影响现代城市生活,本文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交通视频信息,构建实际通行能力模型,获取事故点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运用 Mann-Whitney 检验法对同一横断面不同车道被占用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合车流波动理论知识,建立车辆排队模型,得到排队长度与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某路段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情况,研究不同车道被占后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得出路段不同情况下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所需时间,同时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两段具体的视频分析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然后着重探讨视频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给出车队消散时间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及车辆排队。根据交通波、排队论等理论,构建了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和交通波滞动等模型,综合运用MATLAB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求解,总结出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变化过程,不同车道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得到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计算出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交叉口黄灯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在黄灯亮起的时刻,某些车辆选择减速停车并不一定合理,因为车辆能否停得住与其行驶速度、减速性能以及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有关。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车辆以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所需的时间及路段长度,同时对黄灯困境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设置停车缓冲区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结论对城市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提高以及黄灯的规范设置与管理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定义关键路段为路网中运输量大但易遭破坏的路段,也是需要重点改善的路段.以单个路段破坏导致路网总出行时间的增加量为路段重要度指标,反映该路段对网络的贡献.将路段按照结构特征和环境条件分段,以路段遭受破坏且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修复的概率为路段不可靠度.定义路段关键度为总出行时间增加量的期望值(路段重要度与可靠度乘积),其综合反映了路段在人员紧急疏散和救援条件下的重要程度和提供持续服务的可靠性.通过所有路段的关键度排序识别公路网中的关键路段.以汶川地震区公路网为例,计算各路段重要度、可靠度和关键度指标,以GIS地图描述其分布.算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关键路段识别方法有效,有助于地震后人员疏散和救灾方案规划.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视频信息收集分析得到与道路通行能力相关的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并分析了事故发生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再推导出排队长度预测模型,使用控制变量法、微分法等方法得到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与路段上游车流量的关系,最后将模型结果与实际相结合,得到具体问题所求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交通高峰时段城市部分区域因需求过大而导致拥堵且通行效率低下问题,设计了基于不同拥堵程度的子区域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 MFD),建立拥堵区域优化控制模型,利用模型预测(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方法获得最优解。根据谱聚类方法将路网划分为拥堵与非拥堵区域,获得清晰的MFD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处理过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模型的作用下,拥堵区域的拥堵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区域通行能力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资源。为了提高最短路径求解的实时性,分别在MPI和OpenMP环境下设计了并行的最短路径求解算法,在结点数众多的大规模路网中能够明显地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路径查询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要在道路上设置作业区,遂使该段道路成为城市道路的瓶颈路段,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通过研究占道施工对路段交通带来的影响,可以评价施工区交通运行特性以及服务水平,针对施工区存在的问题及道路条件、交通环境的变化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进行相应的交通疏导。文章结合实际的交通现状,给出了道路施工对道路交通能力的影响模型,并提出了改善道路通行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选择了若干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建立了整体指标评价体系,以此对武汉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认为武汉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偏低,其中武昌区整体水平较汉口、汉阳要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道324线小盈岭-马巷段工程实际,通过分析旧路病害原因,摸索与试验旧路病害处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及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为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即白加黑)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与工艺.  相似文献   

14.
在对集美区总体及各片区道路进行拓扑化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机动车路网复杂度的评价指标,运用Ucinet和Pajek等软件对集美区路网各指标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其路网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集美区路网类型较多样,各区道路网发展差异性较大,建议进行分区规划和总体控制。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新线路开通运营,势必对周边区域的公交线路带来冲击,使原本合理的线路变得不合理,因此有必要适时开展地铁沿线公交线网调整研究.针对公交线网调整实际需求,探讨了轨道周边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技术和评价方法.通过分析轨道沿线的用地性质、路网条件及现有公交线网情况及客流特征,提出公交线路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仰韶文化晚期以来,崤函地区形成了一个连接流域性聚落群的道路及交通网络,以彩陶为特征,庙底沟文化逐步向西、北、东方向扩张和传播,先后开辟了通往关中及以西地区、晋南及以北地区:手口郑洛及以东地区的通道,由近及远,编织起了大范围的彩陶分布网和复杂分布路线,同时,亦构筑起庞大的交通网络和复杂的行近走远的彩陶之路。这条道路也是炎黄部落的迁徙乏路、华夏集团的融合之路。它是崤函古道的最初形态,对崤函古道的最终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汉代起 ,中国开辟了以合浦、徐闻为主要起点的对外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 ,客观上促进了以合浦为中心的钦州湾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民族的融合。钦州自秦汉以来的开发和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对钦州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路作为构成城市格局的骨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更新最快的要素之一,因此,基于数学形态学的ETM+遥感影像的道路信息提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合肥市某一地区的ETM+影像为例,提出一种基于HPF融合与数学形态学的方法.首先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对原始影像的多波段与全色波段影像进行HPF融合,预处理结果得到的RGB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再转换为二值化图像,然后根据道路的线性特征,运用数学形态学对图像进行去噪(独立斑块及粘连斑块两部分)、膨胀腐蚀、开运算、细化等运算处理,应用此方法能够较完整的得到道路提取的结果,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完整地从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主干道路网络,剔除非道路地物的影响,具有简单、实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引进分形几何学中分维数概念来分析公路网,弥补了缺少路网几何总体特征的评价,对浙江省公路网分维数进行赋值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城市道路改造方法,但由于其基层的特殊性,出现反射性裂缝在所难免。文章对基层的修复处理、加铺沥青面层施工的要点以及抑制和延缓反射性裂缝产生的若干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提高加铺工程质量、减少道路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