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提起命题作文,许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一个字———“怕”。究其原因:一方面题目过于死板、陈旧,脱离学生实际;另一方面,就是写作指导方法教师“统得过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自由空间,增加灵活性,让他们能自由发挥,多样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一、化大为小,多侧面表现学生往往对大范围的命题作文感到束手无策。对这类题目,我引导学生“化大为小”,在大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另定小题目,有助于学生多侧面表达,把文章写“活”。如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指导时我启发学生多方面选材…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放胆表达。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提倡“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有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放胆表达。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提倡“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4.
王丽亚 《考试周刊》2011,(59):65-66
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放写作空间,自由选材,自由表达,自主实践。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消除“作文恐惧症”,让学生想写、愿写、感写。同时,还要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就一定能抒发真实的情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写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想”。为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训练学生的思路上,使学生的习作思路开阔、灵活、细致、严密,富有创造性。一、确定范围,自主选材命题,训练思维的开阔性作文内容丰富,选材要广泛,思路就要开阔。目前,教师统一的命题,使学生不知从何下笔,因而写作思路一开始便进入狭窄的死胡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确定范围,自主选材命题”的方式。1.确定范围,明确方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恰当地提出一定的选材范围和写作目的,为学生选材指明思维方向。例如: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1.以“自主写作”的理念导写。多一点趣味。本次习作准备阶段,通过开展《红烛颂》主题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先期广泛地阅读相关的文章,读中学写,开启思路,借鉴模仿,降低立意选材的难度。多一点实践。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多一点鼓励。鼓励学生启开记忆闸门,回忆美好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自主命题。2.以“二次作文”的流程练写。通过自主拟题起草、自主修改、合作修改、交流评议、习作展览等环节,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使其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成为主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习作材料,学生写的才能是“我”的认识世界的生活,才能在世界中认识“我”的生活。为此,习作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储备。注意习作内容的整体性,观照学生获取习作材料的过程。叶老说:习作要写出自身的经验,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学生的篇篇习作,所写的人、事、景、物,都要经历“观察———思考———评价———表达”的过程。习作指导时,必须从学生表达出来的内容入手,去…  相似文献   

8.
大凡语文教师都能发现,小学生习作内容不具体的根源在于缺乏细节描写。在习作指导课特别是习作公开课上,教师的着力点往往放在拓宽学生选材思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上,而对如何写具体方面的指导则如蜻蜓点水,因此学生笔下流出的常常是一些概括性的、笼统的表达。学生的作文缺乏细节描写,这是共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开展了“指导学生自由习作”的探究,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回归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事实上,如果不加指导而让学生自由地写,实际上增加了取材、构思的难度,学生往往茫茫然。在自由习作实验中,我们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适时为自由习作导“源”、导“路”、导“改”,春风化雨般地滋润自由习作田园,使自由习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在个性化习作指导上下功夫.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有创意的表达,在习作讲评课上,从立意到选材,从谋篇到练句,做较多的表达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习作指导要开阔学生习作思路,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习作讲评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形式要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原意,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着重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它是最近20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从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习作“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到高年级时“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才能让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写出富有想象力的习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样化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条件式想象教师提供条件,或给词语,或给方向、范围,或听音乐,或提要求,让学生想象习作。1.词语式想象。教师有意识地给出些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编故事,或描述特定景物。如指导学生写—件事时,可出示“…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是教师开展习作教学,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主要阵地。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是领着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讲讲习作范围后,立即让学生写作,待批改习作时才指出立意、取题、选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做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为改变“重视写后批改,轻视写前指导”的习作教学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单元习作写前指导“三步六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如何指导学生习作?新课标这样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思想在呼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相似文献   

16.
邱丽 《新疆教育》2013,(14):21-22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习作个性化是写作的较高境界,要想让学生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放开手脚,启发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写,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在新课标指导下,针对我校学生,我改革习作教学方法,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19.
韩富全 《教育探索》2003,(10):80-80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自觉地练习习作。根据新教材的变化,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增加了培养学生想像作文的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感和认识。笔者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主要抓了“两勤一多”的经常性训练。一、让学生勤动脑要求学生勤动脑,是要学生多读、多记、多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能写东西,首先是要积累东西。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拓宽他们习作的思路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习作训练的重要条件。学生大都订阅少儿书刊,如:《故事大王》、《优秀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认识到,习作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的需要。一、让“说”成为习作的前奏学生习作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三言两语,不具体、不生动,其原因,说的太少“说”是写的前提,有所思,才会有所表达,平时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及地说激发说话的热情,教师要创设条件,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倡导自由表达,经常提供一定的时间与场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内容不受他人命题或其他任何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