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学分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之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数实行学年学分制。近年来有些高校对学分制的改革已经作了尝试性的探讨与改革。1.学制: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意义的学制,就是指根据现有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制度。本科学习修业年限为四年,凡取得在校本科学籍和相应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并满足相关要求的学生方可在上述修业年限内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2.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各类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均规定相应的学分数。以某高校为例其计算方法为:理论课教学(含习题课、实践),每授课15学时,计1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如物理、电路实验等),30左右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电装、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大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每教学周计1学分。各专  相似文献   

2.
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平均学分绩点(General Point Average,即GPA)为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分析和比较不同大学学分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不同大学选课和课程学分计算的差异不大,比如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选课、大约16个学时计1个学分等,但是,在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及结果使用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实行学分制的现状我国高校目前试图探讨将学年制与学分制的优点结积极推行一种既能适应我国现有的条件,又能发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学年即学生仍编入自然班,有年级和班级的限制,也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必修、限选、任选三类。技能类课程和政治、体育、外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70%;限选课一般按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0%;任选课分学分的计算方式是:以每学生修完一门课后,经考试或考核及方可取得该门课的学分数。现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在实点:①四年制本科理论课总学时控制在以内,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占40%,专业基础35%,专业基础选修课占5%…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教育局近日颁发中职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以使中职生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市教育局规定,实行学分制后,学校要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学生在导师或班主任指导下,按个人意向,可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在中职学校之间或由普通高中转入中职学校的,相同课程学分相互承认,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还可折算为一定奖励学分。三年制中职学生获得140~160学分、四年制获得190~210学分,操行评定合格就可获得毕业文凭。提前修完规定学分的介绍,目前武汉市试行的学分制为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实行弹…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目标管理制度,学年制则是一种以既定教学课程进度和学习年限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制度。因此,后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变性的需求。况且缴费上学的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会提出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灵活性要求。 但是学校从实行学年制管理改变为学分制管理的梯度太大,而且中专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中专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我校采用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但又是以学分来计算学习量的学年学分制。 我校于1995年在新生中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对中专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本质特征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即学校制定弹性教学计划和弹性课程,学生自主灵活地选课。可见,实施课程改革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条件,也是实行学分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目前,不少学校正在积极试行学分制。但如果不进行配套的课程改革,而仅仅是在计算方法上将学年转换为学分,学生无“课”可选,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分制的优势也不可能得到发挥,这样的学分制只能是假学分制。因此,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平均学分绩点(GeneraJ Point Average,即GPA)为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分析和比较不同大学学分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不同大学选课和课程学分计算的差异不大,比如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选课、大约16个学时计1个学分等,但是,在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及结果使用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已经有一些文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并没有把不同大学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清楚,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笔者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和使用情况,并对形成方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学分制及其改革现状分析 学分制(credit system)的发展溯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el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发展,它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对应。选课制于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之后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选课制。1872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 Charle William)提出:人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他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而选课制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置,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认识学分制,明确中国特色学分制内涵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根据考察研究,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至少有四方面的特点。(1)以学分代替学年来衡量学生学习量,改变了以学习年限的衡量标准。(2)以指导性教学代替指令性教学。学年制条件下的学校教学形式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学计划,所有课程为必修,不存在选修课,是指令性的教学过程,而学分制为了搞好选修课,首先制订各种类型、各种系列的课程,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3)以弹性管理代替刚性管理。学年制的一切管理制度均是学校规定好的,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学分制是弹性管理制度,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及其学习年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以选课代替排课。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及其实施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其选择纵观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大类。学年制又称学时制 ,它是以“学年”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年限 ,且各门课程成绩合格即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 ,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认为 ,学分制是 1 872年在哈佛大学率先实行 ,随后在世界各国为许多大学相继采用。在我国 ,学分制是 1 91 7年由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倡并在北京大学首先实行…  相似文献   

11.
日前 ,太原市委制定印发了《太原市职业中学实施学分制的方案 (试行 )》。《学分制方案》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分类、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学分计算方法、成绩评定、毕业学分要求、学生转学的学分认定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将文化基础课、专业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实践课、创业教育课等五类课程作为必修课。明确提出 :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每学期可以超过规定学分选课 ,可以提前毕业 ;对于中途因故退学的学生 ,在该生提出复读申请后 ,可以继续学习 ,直到修满毕业应得的学分 ;在实现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相互沟通方面 ,各职业学校接…  相似文献   

12.
国立中正大学是四年制本科大学。根据1941年修订的《国立中正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科的学制采用学年学分制,所习课程按学分计算。每学期每周讲授一小时或实验二、三小时为一学分。习满三十学分者,编入二年级;习满七十二学分者,编入三年级;习满一百零二学分者,编入四年级。文学院、农学院各系学生,须按规定学程最少修满一百三十二学分,工学院各系学生最少修满一百四十二学分。学生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大纲》还规定,一年级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转系;学生毕业后,还可以转入其他院系学习,从而获得双学士学位。学校允许学生跨学院跨系科选课和选教师。但某课程或某教师的授课人数超过预定计划,则允许  相似文献   

13.
一 课程顶替和学分互换问题,是我国电大现行教学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现行的学年学分制。半年学分制与传统的学年制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同时具备学分制灵活性强,便于因材施教等优越性。这种制度既鼓励能力强的受教育者提前毕业,也允许未能如期完成学业的学生延长学习时间。中央电大曾作过规定,学生在电大取得的学分三届内有效。学分既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且在一定时期内有效,这就决定了各年级、各专业之间相应课程的学分可以互相交换,从而使学生免修或重修课程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电大教学管理中执行的学年学分制是课程顶替和学分  相似文献   

14.
所谓学分制,是指以具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为指导性计划,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衡量课程深浅难易和计算教师教学量与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淡化专业,使教学计划更具弹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优点是可以实现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多层次化、人才培养的多规格化,改变目前按一个标准一种要求“整齐划一”培养专门人才的学年制教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使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弹性,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综观我国成人高校…  相似文献   

15.
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江涛 《教育与职业》2004,(23):15-17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学分制最早出现于德国,1872年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逐步推广和完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的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广义地讲,学分  相似文献   

16.
对电大实行学分制的构想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紧扣市场经济实际,发展电大教育,在电大教学管理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本文就电大采用完全的学分制形式作一构想及思考。一、电大目前教学管理中的学年制电大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学年制,某些方面也吸收了学分制的形式,可以说是学年学分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它规定学生从入学一开始,一律按专业、按年级编班组织教学。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具有较统一的教学计划,所学课程除少量选修课外,专业课程全班一律,同时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达到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必修课(如占70%左右),限制选修课(如占20%左右),教学班自开课(如占10%左右),这吸收了学分制的一些灵活性。此外具有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统一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同一年级的学生统一入学,达到要求,同时毕业,这样计划性较强,便于  相似文献   

17.
试议学分制     
试议学分制王松柏一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以学分(Credit)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改进却在美国。所谓选课制(Elec...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学分制评价方案中,学分由学时学分和奖励学分组成。学时学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等课程的课时为依据计算,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均有相应的学分。对在某些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学分评价坚持整体性、主体性、激励性、选择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实施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原广东省高等教育厅于 1999年8月颁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之后,省内许多高校行动起来,投入了推行学分制的行列。其实,在此之前,有些高校已在进行学分制试验,然而细观其实质、做法和效果,大多仍属于学年学分制一类,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又据笔者所见,新近实施学分制的,基本上也是学年学分制。所谓学年学分制,是指在学年制基础上把所开设的课程按计划学时计算学分的教学制度,学习年限和教学进程等仍按学年制的安排不变,开设的选修课寥寥无几。这样,所设学分,其实没多大意义,虽冠以“学分制”之…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形式统筹教学的全过程。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从二000级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试行实施学分制。一、具体做法在保留学年划分的基础上,把课程按照专业的需要与技工学校的教学特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明确规定模块中各门学科的学分,同时逐步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大教学计划的灵活性,通过绩点与平均绩点对教学和学生进行管理。1.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进行课程的设计与配比。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分的配比根据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我校的做法是:(1)理论课学分计算,以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