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良 《体育教学》2011,31(2):75-75
第一课时 第一步观看示范 观看示范(教学光碟或老师示范)一到两遍,感受广播体操的刚劲、稳定、挺拔、舒展、柔和、流动、激荡、健康之美。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以后练习中充分展现广播体操的“神”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上下大力宣传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之时,我们迎来了第八套广播体操的诞生。自国家体委等10部委起草并合签了联合推广与普及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通知,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学习普及第八套广播体操以来,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参与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学校掀起了一个新的广播体操“热”。学会了的师生普遍认为第八套广播体操优于以往的任何一套。不管从美的角度、力的表现,还是从人体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更适用于广大群众的锻炼。为客观地评定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合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49-50
广播体操是中小学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会学生做广播体操是体育教师的责任。然而,如何快速教会学生做广播体操,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体育教师为之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常常是"又苦又累",但效果却并不好。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授广播体操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革,归纳出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广播体操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的方法具有不受年龄、性别、形式以及规模等因素限制的特点,它可以是单纯性的广播体操比赛,也可以与一些节日庆典活动一起举行。规模的大小可由几十人到几百甚至数千人不等,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广播体操易于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杨红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2011,32(5):11-14,34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关部门于1951年12月1日颁布并推出了第一套广播体操。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礼仪学、教育学和意识形态学等因素的介入,国内各相关机构开始出现恢复广播体操的呼声,广播体操现象再度受到媒介的关注。近期关于广播体操的研究融合了大量民间性观点,而广播体操在新世纪的任务则是力图凸现国家的规训力量,并针对青少年的信仰真空状况,重新建设国家的礼仪制度。广播体操则可看做是新式礼仪教育的动作性标杆。广播体操本身就蕴含了较为严格的肉身操练的意义,体现出身体的规范性价值。作为体育形态的广播体操已是尽人皆知,且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广播体操所固有的意义鲜明的仪式性、象征性和身体规训的特性,仍然具有新礼仪建设和改良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广播体操的发展走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体操作为一种由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动作健身项目,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在我国过去的50多年里,由于政府对国民体质极度关心,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对提高整个民族健康水平、增强国民体质、振奋国人精神风貌起到极大作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健身手段的增多,广播体操的开展与普及呈现衰落迹象。  相似文献   

7.
基本体操     
G831.13 9703300浅论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刊,中,I〕/高雅玲11吉林体育学院学报一1997.一13(2)一44一45,62(XH)广播体操11全民健身11民族11素质对广播体操的特点和广播体操对人  相似文献   

8.
前言广播体操是我国最基本、最简单因而也是最宜于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解放以来,国家体委共颁布了六套少年、儿童和成人的广播体操,每天有几亿人在做操,它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持做广播体操已成为广大群众的一个良好传统。如何能更好地、持久地、高质量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广播体操活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改革广播体操比赛的形式和方法乃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广播体操比赛是推动群众广播体操运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过去,我们进行广播体操比赛主要是定位广播体操的比赛,几十年如此,久而久之,我们感到这种定位的形式有些呆板、枯燥、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特别对于体育学院来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广播操兴趣,从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是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以基本体操为主线创编的。突出对身体姿态规范性的培养,动作活泼流畅、舒展规范、简单易学。音乐打破了传统广播体操的形式,创新性的以歌的形式出现,选用了《阳光体育之歌》,更加突出了本套操的主题和寓意,更有助于情感教育。因此,要做好本套广播体操必须把握其简单规范、明快流畅、横平竖直的风格特点,从动作姿态到面  相似文献   

10.
第八套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国家体委委托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创编了第八套广播体操。自今年2月份在北京举办第八套广播体操学习研讨班之后,第八套广播体操即将推出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通过不同渠道询问了解有关广播体操的情况。为满足广大读者及早了解广播体操有关情况的愿望,在此把第八套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向大家做一介绍。第八套广播体操是根据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明确提出的五点要求来考虑与设计的。归纳为十个字“基本、科学、简易、普及、通用”。为使全国广大群众能够掌握这套操,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开展,为全国广大群众的体育活动评比提供一套统一的、简便易行的规定动作。广播体操创编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组织创编的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1998年5月起在全国正式推广。该系列广播体操共五套,其中幼儿园一套,小学两套,中学两套。系列广播体操动作新颖,结构合理,与传统广播体操相比较,形式上有较大突破和创新。本文结合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教师培训班(一级)的学习体会,对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的动作特点及有关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播体操(简称广播操),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参加人数之多,普及范围之广,为其它任何体育活动项目所不及。回顾广播操40年的发展道路,总结开展这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早操、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学生统一的有组织地锻炼身体的活动。做第六套广播体操,要坚持经常,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要真正从每天两次的做操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带着这个问题,我调查了营口地区十几所中小学校,並在市韶山小学对2—5学年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有两个问题直接影响广播体操的锻炼效果。一个是做操的质量问题,一个是动作和呼吸配合的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关于第六套广播体操的呼吸和动作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本体操     
G831.12 9900255浅析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的动作特点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刊,中,I)/孔晓妹(合肥市第六中学),项宏宇(合肥市第三中学)//安徽体育科技.-1998.-19(3).-83-85(SML)广播体操//动作//教学//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园由教育部组织创编的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1998年5月起在全国正式推广。该系列广播体操共五套,其中幼儿园一套、小学两套、中学两套。系列广播体操动作新颖,结构合理,与传统广播体操相比较形式上有较大突破和创新。本文结合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教师培训班(一级)的学习体会,对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搔体操的动作特点及有关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说明●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创编领导小组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教育部组织创编了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一、创编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二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创新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通过第二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与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对 比分析,探讨了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的创新价值,为它的全面普及和未来广播体操的发展、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终身体育理念为背景,以广播体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主要研究方法,针对广播体操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从终身体育意识、能力、习惯的角度寻求与广播体操的内在契合点.通过对知而后学、营造氛围、动作创编和变换音乐的举措激发学生的广播体操运动激情进行研究,旨在为广播体操在高职院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如何教第八套广播体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教第八套广播体操邝贤银第八套广播体操是由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教研室创编、国家体委最新推出的一套徒手体操。其具有科学、基本、简易、普及、通用等特点,适于成年人练习。目前将在全国各地推广和普及。但是,如何教好这套操,使学生正确掌握基本姿势,从而达到增强体...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广播体操比赛中,笔者将游戏内容融入其中,从而以具有思想性、生动性、独特性、新颖性的入场式在初、高中组的广播体操比赛中受到了一致好评,在此,笔者把编排方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20.
自1951年新中国颁布第一套广播体操至今,广播体操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其间几度兴衰且广受争议,但广播体操的设计者却能在批评中不断调整广播体操的内容,使其发展到9套的规模.从1951年和2003年等广播体操发展的典型年份可以看出,广播体操顺应了国民的精神需求并适时地成为新中国建设新文化的主要内容.广播体操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体育学范畴,具备了国家仪式性符号意义,成为群众行为惯性,这是其存在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