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翻译的本质问题之一——可译性的探讨古来有之.各时期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梳理了语言学派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可译性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研究发现,两种翻译理论均强调翻译既是可能的又是有限度的,但二者在解读可译性问题的层面以及认定导致不可译的原因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可译性问题的倾向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大亮教授长期从事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对传统译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境界论”为核心的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具有中国话语特色,这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学院派的翻译理论研究专家,他一直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通过梳理中国译论核心概念的演变,找出其发展脉络,努力建构中国译论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他以翻译境界三部曲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中的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可谓恰逢其时。在书面访谈中,陈教授表达了为中国翻译理论的话语权贡献全部力量的决心和信心。他还希望有志于翻译事业的年轻人重视学术之道与研究方法,学与术并进,知与行合一。  相似文献   

3.
翻译心理学:亟待承认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翻译理论分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和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论哪一派理论都不太重视译,尤其是译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而译的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认为翻译研究也应该以人(译)为本。有必要研究译在翻译实践中心理活动对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相似文献   

4.
张鸿凡  曾薇薇 《海外英语》2011,(10):234-235,243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20世纪西方译学巨匠,他的翻译思想包含了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诗学研究及文化研究,融合了操纵学派和文化学派的理论观点,打破了传统的译学研究范畴,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该文论述勒菲弗尔不同时期的翻译观点,并指出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5.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多元系统理论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足以解释中国近代翻译文学这一特例;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源于它只考虑了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客观文化因素,而忽视了作为翻译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译入语读者接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中的语言学派的译学构想为切入点,以奈达、威尔斯、卡特福德和费道罗夫四位重要代表人物为例,旨在探讨这一学派对译学研究所作的语言学探索,并指出其贡献和局限性,这对全面深入认识这一学派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无疑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翻译观谈英汉习语翻译的归化、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界新的学派—文化翻译学派形成,该学派认为翻译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这种观点给翻译界人士以新的启示,使得翻译理论进入全新领域。文化翻译观同样也给习语的翻译带来很大优势,用这一观点从文化层次的高度上灵活采取归化或异化来处理习语翻译,使原语和译入语在文化功能上等效。因此,使翻译作品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译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的论色彩和美学特征。而西方译论,学派林立,最具影响的学派有符号美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中西方译各具特色,总的来说,我国传统译论更倾向于从主观和感性方面去体验翻译过程,品评译作,而西方翻译美学则倾向于从客观和理性方面去思辨和分析翻译过程,品评译作,因此,两翻译理论形成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9.
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学派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研究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这一重大转向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从而为译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展了一片新的视野;鉴于此,本文作者尝试对功能派译论给世界尤其是中国译论界带来的深远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浩浩 《海外英语》2014,(5):147-148
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学派所提出的目的论是翻译理论史上的两次重大飞跃,对世界译坛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主要对这两个重要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并研究这两个理论如何指导翻译工作者更好的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派的"读者反应论"在中国译学界的反响非常大,这一理论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各种评论充斥在各种学术刊物中。通过对尤金.奈达的原著和国内翻译过来的资料的研读,阐述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赞助人”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派是以译入语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安德烈.勒菲弗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勒菲弗尔的"赞助人"理论作为切入点,从翻译机构、赞助个人和读者群三方面阐述了赞助人因素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出发,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提出广告翻译可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创造性翻译、补译及浓缩性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吉里·列维,捷克斯洛伐克学者,现代欧洲翻译研究突出代表人物之一,翻译理论代表作有<翻译艺术>、<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在列维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中带有布拉格学派的痕迹,因此他被认为是翻译理论中的布拉格学派.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写道:"欧洲人和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学派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1]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很多著作中也提到布拉格学派的理论.该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这一学派把对语言所持的观点运用到翻译研究上[2].  相似文献   

15.
长句日译一直是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说明文长句中译日入手,运用释意学派理论作为指导,分析翻译过程中仅从词语对应层面翻译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实用的说明文长句日译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黎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4-126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它既继承了传统译论的合理的成分,又突破了其束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整个翻译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本文将着重论述功能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它既继承了传统译论的合理的成分,又突破了其束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整个翻译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文章主要论述功能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和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翻译忠实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就“忠实”引发的争论似乎也未曾停止。在传统译论中,“忠实”一直被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那到底“忠实”是不是翻译的唯一标准?译作是否一定要忠实原作呢?本文作者从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翻译学派对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两方面来论证传统译论中把“忠实”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翻译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争议颇多,译界应该停止这种争论,共同致力于翻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我国翻译学今后的走向应该是加强翻译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受到国际承认并尊重的中国翻译学派.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理论层出不穷,本文就“和谐译论”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然后介绍郑海凌的“和谐译论”以及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希望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一翻译理论,并进一步用此理论作为文学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