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每次考研,一说到跨专业,就有人皱眉,再说到报外校,更会劝你三思。但每次总有人,既跨了专业又选了别的学校,结果照样考得很好。这里是一些跨学校跨专业考研者的成功独白,他们的道路也许是我们无法复制的,因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情况。但有些感受是相通的,有些经验也是可  相似文献   

2.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基 本建设的 重要组 含在工科、文科和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门类中,成部分,它的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 专业门类较少。同时,工科专业占专业总数的近实力与质量的重要尺度。近几年来,随着我国 70% ,其他学科所占比例较少。这将不利于培养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诞生了一些新的本 学生全面素质环境的形成,也不利于交叉学科科院校。由于这些学校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 的发展。与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处在转 3.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在专业建设变阶段,加之其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意义重大。新工科建设应该是范式的根本转变,不仅是创设新专业以及撰写论文,至少应该有可供操作的培养方案,相应地提供专业论证和专业认定两个保证。新工科建设必须关注五个突破,即突破学科壁垒、专业藩篱、本研隔断、师生淡漠、校企隔阂。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的5项探索,包括跨学科的机器人研究院、跨专业的3个双学位班、贯通本研的工程师学院、激发师生激情的学生评价模式改革以及校企协同的"千生计划"等。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加入"华盛顿"工程认证协议之后,"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战略选择。历经"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的"新工科"建设走向纵深。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实践,仍有诸多困难。文章从新工科的内涵出发,将"新工科"专业分为新型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新兴工科专业等三类,并分析了"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理路,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课程内容设计的新理念、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等四个方面。浙江省提出"新工科"建设的"浙八味"行动方案,浙江高校如Z大学、H大学、K大学、N大学分别通过课程群建设、复合型专业建设、建立"新工科"创新资源数据库、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学院集群和专业集群等方式有效推进了"新工科"专业建设,其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未来重点方向,即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选择了自己不那么熟悉的专业进行奋战,即跨专业考试。这些致力于走上"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同学,是出于何种原因而跨考的?在跨考中,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而在跨考成功之后的研究学习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他们是否能够完全适应这种学科上的差异?跨考,穿过万难去爱你  相似文献   

6.
关注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群体有几个特点:首先,他们是调剂生,就读的学校不是他们的目标学校。其次,他们是跨专业学习,所学专业不是他们擅长的或者喜欢的。再者,由于调剂,他们往往分配不到最好的导师,并且大多是自费学习。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新工科建设"三部曲"。聚焦于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新工科建设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理念引领;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不断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未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不断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山中专坐落在中山市石岐东区大鳌溪,占地157亩。建筑面积四万平方米。1994年建成使用。 中山中专是我市唯一一所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属政府办学,专业设置分工科和文科两类,工科目前有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六个专业,文科目前设有金融、装璜设计等五个专业,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
6.学校一个僻静处日楚风和一群同学围在一起楚风对旁边的同学说:“我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秘密。”古笑天:“你还能有什么秘密?有什么象牙赶快吐出来。”楚风神秘地说:“你才是狗嘴,我说了你们都不敢相信。我们的课本出错了。”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类高职院校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集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组织开展跨专业的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是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应以专业链对接农业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综合类课程、实施跨专业综合实训、打造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打破农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多专业协同,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毅出生在长江边上的座城市,在那里一直上学上到18岁高中毕业.然而,他高考的分数高不成低不就,最后调配到了河南郑州的一所大学.虽说也是本科,但却是一所一般的学校,专业也是现在不太热的会计学.最要命的是,那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会计学在那里是很不受重视的专业,专业烘托的氛围很差,学起来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因为周围的讲座啊、相关辅导课程啊什么的,几乎没有和这个专业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付丹 《大学教育》2024,(1):37-40+45
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决策课程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新工科发展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背景下于2021年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依托学校“三海一核”专业特色,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项目管理能力”的实际需求,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课程跨学科、跨专业及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工、管兼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里,艺术学科该如何发展,如何在学校里独树一帜,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亮点,如何发挥艺术学科在学校里的作用?艺术教学成果化,可以充分展现艺术学科的亮点,用艺术形式把工科专业设计成打破传统观念的作品,打造不一样的校园文化,激发全校师生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引起学校的重视,或许是一个很好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探索跨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以后更好地就业和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大趋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专业教师结构,整合高职师资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跨专业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好专业群、专业链,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实施跨专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协同创新理论在高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目前国内高校开展了以专业并行模式、专业融合模式、第二专业模式、大学科教育模式、跨学院教育模式为代表的跨专业教育,其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教学管理和部门协调不便等.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开展“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完善跨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优化跨专业教育组织和机制;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省工科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汇总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需求、学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学校能力培养提出的建议。问卷分析的结果是工科大学生最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而这也正是学校培养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师能力、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和开设提高综合能力的讲座或课程等提高工科大学生能力的具体措施,旨在对河南省工科大学生和学校的培养措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时代的到来赋予工程教育新的使命,工科专业调整是新工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是验证新工科建设是否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以新工科建设中的33所重点综合性院校、工科优势高校和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科专业调整与布局进行全面资料搜集与分类处理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工科专业调整主要包括外生新兴专业与内生新型专业相结合的专业新建、内部转型升级与外部跨界沟通并存的专业调整与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专业退出三种基本路径,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可归纳为基础类工科专业支撑、主干类工科专业引领与特色类工科专业差异化发展三种基本模式.工科专业的调整方式与布局模式之所以呈现出如上形态,既是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等教育外部因素的驱动结果,也是工程教育转型、工科院校办学传统与师资力量等教育内部因素的必然生成,这为 日后"新工科"建设之专业转型提供了一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可能面临缺乏学术渊源、师资不足、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将金融工程专业与该校的船舶、海洋、蚕桑等专业特色相结合,打造“国内有特色、省内有亮点”的“江科大模式”。  相似文献   

19.
D大学K学院在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优化了专业布局,明确了专业方向,增加了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学分和实践学分,组建了跨学科学生创新团队,开办了光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班,开设了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实施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以削减总学分,减少必修课程门数,增加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实践课门数,开创实践创新及实施举措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总体布局。近三年的改革成果表明,此培养模式已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财经类院校中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往往比综合性院校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更难被社会所认可,学生自身也容易受到文科专业学习环境和方法的影响,对工科人才培养带来困惑。实践能力是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提升实践能力才能解决这个困境。学校从实践能力内涵剖析入手,确立了"商科背景"—"人文素质"—"专业问题解决能力"三位一体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并实践了财经类院校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十一项举措,包括目标、课程、过程、指导、师资、平台、环境、效果、方式、管理、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商科和人文环境,扬长避短,在学生受益面和满意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业质量等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