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如何培育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管理的化模式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管理理论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视角而明显有别于正规模式、学院模式、政治模式和主观模式等其它模式。它建立在“化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从“人的行为是个性与组织化相互作用的函数”这一行为动力模型出发,认为学校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扁平式例“工”字型结构,领导管理学校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培育学习型组织的组织化,诱发全体师生员工的自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3.
郑燕波 《中学教育》2004,(11):46-48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宣传主要依靠的是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等专门化的传播机构和党政系统组织化的传导渠道,其中借助党政系统的组织化传播占据特殊重要的位置。郑永延认为,在过去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以组织传播为其主导形式,他将组织传播定义为“从上而下通过党政组织系统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形态交流活动”。笔者认为,1978年以前的社会,以群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其目的之一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目的之二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培育爱美的情趣”;目的之三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要求,尤其是对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篇目及其价值和意义,值得人们深思。问题一:“推荐”就是“必背”吗?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三处出现“推荐”一词。何谓“推荐”呢?《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为“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塑造学生鲜明的民族性格,使其树立民族意识并形成祖国观念;批判地借鉴和传播外来优秀文化,使学生具有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6.
构造了一个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混沌系统,分析了一个子系统的平衡点及在平衡点的特征值、分形维数、Lyapunov指数等性质,设计了一个由两个可切换混沌系统组成的实际电路并进行了实验,通过一个开关选择器,电路可以实现两个子系统的功能,观察到了两个子系统在各个相平面的混沌吸引子.  相似文献   

7.
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府是优化人力资源外部环境的根本措施。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面临问题的解决。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思考”与“自我超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激励”与“发展激励”手段相契合,学习型组织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混沌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蝴蝶效应、分形与奇异吸引子,分别介绍它们在教学系统设计、元认知学习及学习评价三个方面的应用思考;以线性- 非线性- 线性的螺旋认知发展观点,提出了以非线性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设计思想,以适应信息时代以人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一方面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文化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出现了“典籍散乱”、“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刘表、曹氏父子、诸葛亮及孙权等人的极力提倡,经学、史学、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文化部门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致中断,同时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为后代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与这种发展相辅相成的是中华优秀文化向边远地区及外域的传播与幅射,而通过这种播射又促进了更广大地区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并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经学与教育的发展及传播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该文数值计算了两类连续混沌方程的分岔图、李氏指数谱,同时模拟仿真了这两类混沌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第三类连续微分方程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得到了相应的混沌吸引子.  相似文献   

11.
赵平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1):110-112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文化的价值追求之一。生态价值观作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价值观,反映了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生态人文主义、财富观、消费观等教育和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大学生确立生态价值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入WTO后,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的流动具有三种可能的方式:在国内层面,大多数人才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少数人才向非发达地区逆向流动;在国际层面,很多优秀人才向外企、国外流动;国外部分优秀人才随着外资流进也一同流入中国国内,成为中国人才资源的增长点。针对人才外流现象,应建立有效开发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激发人才事业心;强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构造一种限制人才外流的“文化壁垒”;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多阶梯的升迁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强化高校校园文化便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古村落中孕育的传统哲学思想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在古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景观甚至是诗篇绘画中我们都可窥见一二。这些对于中国环境教育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资源。通过利用古村落文化的思想资源,开发古村落文化的教材资源并加强古村落内外课程人力资源建设,可以让我们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中环境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强化(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强化高校校园文化便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石油行业是集多门类、多学科于一身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制约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在人力资源损耗、人才队伍结构配置、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员工培训及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与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教育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并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与创作、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来现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正是借助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汉水上游地域仍属西部贫困地区,当然,汉王、汉朝、汉民族也曾使这一地区灿烂辉煌过,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现代经济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人为资源形态,所以汉水上游教育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承认现实,改变观念,真正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部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现阶段受到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文章主要从对加强制度创新战略性的认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重构适合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卓越人才结构中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类型。把人力资源管理、卓越人才、人才培养等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理论内涵、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合理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特色的实习实训平台,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等四个方面改进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