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都希望在尽量少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作为都市类晚报要获得发展空间,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就必须适应这一现实。而这一现实的实现者就是晚报的采编人员,他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份晚报所展示给受众的就是提供更多、更全的信息,也就是要求信息的最大化,而短而精的新闻将会获得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通过读者(受众)问卷调查,了解认识西安晚报及其创办的新媒体的传媒受众喜好,研究西安晚报分众传播的优势和不足,并就如何办好西安晚报和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资源下的转型和媒体融合,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读者(受众)的反馈,在过去的一年里,西安晚报及其新媒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晚报是都市报,是城市市民的生活报。晚报的新闻标题要适应晚报的特点。口语化、市民化、生活化、轻松化是晚报追求的方向。晚报应充分调查受众的阅读期待,制作出深得人心的标题,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笔者以近期《威海晚报》的新闻标题为例,谈谈如何制作好晚报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晚报要与省城晚报类报纸相抗衡,不能仅仅在大而全上做文章,最关键的是要增加地方风味,办出地方特色。 报业细密的分工促使了受众的分化。一张报纸永远只能获得一部分读者,企图囊括所有受众的媒体一去不复返了。离开自己的读者圈一味地追求大而全,非但不能增加读者,相反会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5.
冯烙 《新闻实践》2012,(3):66-67
地方晚报是以地方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经济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关注的重点板块,是地方晚报的传统产品。地方晚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了其经济新闻应该力求平民化,在经济新闻报道时,要心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情怀;眼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选题;文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表述,使地方晚报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实现地方晚报经济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市晚报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各地市纷纷兴办的,由于其特殊的受众对象和地域环境,相对于一级中心城市的都市晚报,更因其贴近性而体现出服务读者和读者参与的特点,繁荣了我国新闻事业。但地市晚报也因其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原因,使原本结构不合理和相对匮乏的人才队伍流失较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地市晚报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新闻的兴趣和需求,细分读者群,是媒体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当下,媒体普遍追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并意识到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纳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提供者。在这样的态势下,新闻报料应运而生。媒体不约而同打出"24小时新闻热线",有奖报料,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办报中来。如三峡晚报于2008年3月18日改版之际,隆重推出"三峡晚报新闻寻呼中心",  相似文献   

8.
湖州晚报细化民生新闻,增加社区新闻版,呈现媒体直接面对受众、受众成为新闻主角的“圆桌对话”方式,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欢迎。两年多来,湖州晚报社区新闻版记者真正“下沉”到基层,挖掘了一批湮没在寻常百姓家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9.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10.
钱兵 《记者摇篮》2004,(6):52-52
一般来说,晚报属于综合性的城市休闲报纸,读者定位基本以城市读者为主。可当今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化.要求新闻媒体尽可能地拓展报道领域.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接受广博化的要求。但农村题材的报道,对晚报来说,是道难题。  相似文献   

11.
杨青 《新闻界》2005,(2):41-42
兰州报业竞争是从1997年《兰州晨报》创刊开始的。在《兰州晨报》创刊之前,兰州都市报市场仅《兰州晚报》一枝独秀,每天在午后一点左右摆上零售摊点,以社会新闻见长独占兰州都市报市场。1997年《兰州晨报》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在受众市场还是广告市场上都开始攻城掠地。由于市场、受众定位的重合,《晨报》在发行时间上占得先机,使《晚报》的受众快速分化,为了反击,《兰州晚报》被迫提早了每日的发行时间,“晚报”亦成“晨报”,从而形成了两报正面拼杀的局面。2000年元旦,  相似文献   

12.
王朝阳 《青年记者》2008,(12):72-73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离开科技而生存,人们对科技报道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新闻媒体,本来就负有“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使命,再加上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理所当然应该报道好科技新闻,特别是深受受众欢迎的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笔者认为,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不应该忽视科技新闻报道,而应该以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加大科技新闻报道力度,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选择并揭示科技领域的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满足受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13.
报业竞争越演越烈的当下,精品栏目的建设问题一直是报业有志者不断探求不断实践的课题。不少晚报在面临挑战时,纷纷“晚报早出”,以争夺受众市场。我们认为,晚报调整出版时间并非是唯一出路,利用好自身优势资源才是发展的硬道理。晚报初创时期“昨夜今晨”的时间优势曾给晚报带来辉煌,金华晚报就是利用这段有效时空,努力把报纸做得更精更强。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最重要的报道内容,受众关注度高。在新形势下,晚报要做大做强。争当主流媒体。必须加强和改进这方面报道。这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如何做好这类硬新闻,改变其较容易出现的面孔生硬、内容空泛、远离读者的状况,提高报道水平。更好地吸引读者,则是目前包括地市党报、都市晚报在内的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太原晚报》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旭钦 《新闻记者》2001,(10):37-39
我 国的晚报目前仍保持着发展势头。但由于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多元化的休闲方式 ,已经使受众进入“分众化”传播时代 ,传媒的“窄播”趋势日益明显 ,不少人远离了晚报。如何营造“媒体社区” ?这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 ,同时关系到晚报的可持续发展 ,更是传媒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晚报营造“媒体社区”就是倡导这么一种理念 ,“社区”的建设者———报人 ,与“居住者”———受众一起互动 ,报社真正敞开“社区”大门 ,使“居住者”对他们所居住的“社区”有认同感 ,呈现一种开放式办报的新气象。一、“媒体社区”概念的提…  相似文献   

16.
报业竞争越演越烈的当下,精品栏目的建设问题一直是报业有志者不断探求不断实践的课题.不少晚报在面临挑战时,纷纷"晚报早出",以争夺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选择晚报生活资讯类新闻报道的独特角度,承担起读者越来越明显的阅读需求,成了摆在晚报生活专刊部记者面前的大事。角度的正确选择是一篇晚报生活资讯新闻的价值所在。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使得报纸受众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异彩纷呈的都市生活的极大兴趣,而晚报生活资讯类新闻报道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样一种需  相似文献   

18.
贾学清 《新闻界》2006,(2):121-121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晚报的突起,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娱乐文化的发展,社会新闻的地位迅速提高。具有浓郁城市特色的都市报、晚报、生活类报纸等,更是把社会新闻作为重要的看点、卖点。社会新闻以街谈巷议为特色,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逸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强的人情昧,增强了媒介与受众的接近性,因而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要做好社会新闻,就要在写作中很好地揣度受众心理,确立正确的写作理念,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那么,受众对社会新闻的阅读心理是怎样的?与此相应,社会新闻的内容侧重点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疏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在新兴媒体和各类晚报、都市报的不断冲击下,党报在增强其权威性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亲密关系。这需要党报借鉴接受美学研究法,坚持受众本位,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不断满足受众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进而改变其在受众心中的刻板印象,增强亲和力,从而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姑苏晚报》努力确立民本取向,关注市井人物,注重以人为本,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充分张扬报纸的服务性和受众的参与性。开通了96466全天候新闻热线,努力为读者排忧解难,及时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从而树立了与市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主流媒体良好形象。经过16年的努力,《姑苏晚报》已经成为一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和人文特色的市民报,被读者亲切地称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