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那么,文摘编辑就是“在嫁衣中选嫁衣”。初做文摘编辑时,思想上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文摘无非“摘”文而已,有何难哉?所谓“剪刀加糨糊”是也。何况还有“吃人家嚼过的馍”一说。谁料,接手半年来,逐渐感到,他山之石不是信手拈来,文摘编辑当好不易。应该说,有的文稿编辑可以做见仁见智的修改。而文摘编辑却不得随意引申、附会、拔高、扩展,必  相似文献   

3.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衷。也有不  相似文献   

4.
在省1990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中,《镇江日报》送评的言论《从“冬令进补”说起》获二等奖,我因此获编辑二等奖。欣喜之余,想得更多的倒是:当编辑,作嫁衣,亦不易。之所以说“不易”,不仅要有自甘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而且要在编稿和“稿外”付出艰辛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抑或是为了提高编辑的知名度,让默默无闻的编辑从报刊背后走上前台,每每翻阅报刊总不难找到诸如“本栏责任编辑×××”的字样。尽管依然是为他人“做嫁衣”,但至少让穿“嫁衣”的人和看“嫁衣”的人知道这“嫁衣”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不过这往往也带来了另一种麻烦:“嫁衣”做得好了,皆大欢喜,起码作者心里明白,此稿编辑所花心血大小;一旦偶有不慎,出了问题,作者埋怨,读者骂娘,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胸怀     
宋熙文 《青年记者》2016,(33):53-53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回顾逝去的记者生涯,不由生发出一丝别样的感慨。说它别样,是因为这份感慨并不是缘于记者自身,而是与记者同舟共济的编辑们。有评论说,编辑工作说到底是为人做嫁衣的,而在新闻行当里这嫁衣主要是给记者做的。对此,我认同,且有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8.
报纸编辑角色转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永华 《新闻前哨》2009,(10):44-44
报纸编辑的角色是什么?业内人士说是“厨师”、“裁缝”、为人作嫁衣者、新闻把关人等。这些要继续弘扬。同时,面对现代新闻竞争,编辑还必须走出幕后、走向台前。掌握新闻策划的主动权,用全新的编辑理念重塑全新的编辑角色。  相似文献   

9.
李宝荣 《青年记者》2009,(18):70-70
“是我将你的长稿梳理,是我为你做了嫁衣。”为他人做嫁衣,是报纸对编辑的要求,也是编辑必备的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不愿在署别人名字的文章上花气力,就很难编出可读性较强的精品,也就办不好报纸,尤其是在出版节奏很快的晚报,这一点格外突出。在6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大约是受时风影响的缘故吧,近年来,新闻界有些同仁,那脑瓜儿也“开窍”多了。要不然,怎么会干这“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呢? 编辑历来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尊称。整日辛辛苦苦地编呀、改呀,甘当无名英雄。因此,在三百六十行中,编辑历来是受人尊做的。然而,有个别编辑却不让人尊敬。他当“裁缝”又不甘愿做“嫁衣”,一拿到“质地”较好的“料子”,就想干那“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你原来的结构是一、二、三……,我就改它为A、B、C……;你说是“土豆、牛肉,加咖啡好。”我就改为“牛肉、土豆,加咖啡妙”。如此这般“加工”一番,使作品“旧貌”换了“新颜”,那么作为“合作者”的编辑,署个名儿也  相似文献   

11.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一日入股分红。作者寄来一篇稿件,编辑一看,确实不错,碰巧还有可能获奖哩,付出了点本应该付出的劳动,就非得再署上自己的大名不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常被人们称作是替人做嫁衣的工作.做嫁衣,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材料、选样式,所以,选择性的优劣,将决定嫁衣裳的优劣.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将选择性编辑作为课题来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需要新闻策划,而新闻策划离不开编辑统筹,如何做好新闻策划中的编辑统筹,笔者认为:一要“亲自设计嫁衣”;二要动态地深入到新闻策划的每个环节;三要多做幕后工作,提高采编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们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此话是褒是贬?不管它!反正要真地做好一件漂亮合体的嫁衣,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设计、裁剪、缝制,哪一道不蕴含着学问,所以我说,注意:编辑“学”,编辑工作蛮有学问并非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谓予不信,请读《实用编辑学概要》(俞润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将编辑工作的实践上升到“编辑学”的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和探讨,是《概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编辑是一门学问”。认为建立编辑学对促进、繁荣出版事业有重要意义,现在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了。《概要》阐述了编辑学作为研究文化积累的性质,指出“编辑学属于文化范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刚刚来到出版部门,做为一个新兵开始编辑生活时,常常听到同志们和领导谈到要提倡乐于为人作嫁的“编辑风格”。当时,我感到挺纳闷:既是做编辑工作,就要为他人修改文章,这是份内之事,本职工作,理所应当,何言苦累,又何言“为他人做嫁衣”的风格呢!这怕是赞誉过度,言之失实了吧。几年下来,我总是看到编辑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呕心沥血、绞尽脑汁为作者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的编辑工作是件非常艰苦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要做到“文责自负”恐怕还是不可能的,译文编辑不得不做大量“助产士”的工作。需要你默默无闻地做代人作嫁衣的工作。译者可以拣“软”的吃,译些容易译的书,但译文编辑没有这种选择,分散的难点都集中到你那儿来,使你不得不跟“硬”打交道,差不多在做着文学翻译难题的咨询工作。当然今天有许多出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改革的日益深入,电视新闻节目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30多家省级电视台的节目相继上星,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情况对编辑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在编辑部倡导树立“编辑就是服务”的思想,鼓励编辑要耐得住寂寞,没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当不了编辑,更当不了好编辑。 面对记者、通讯员送来的大量新闻,编辑要从中筛选出适合的新闻节目进行再加工、再制作。加工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过程,编辑所做的这一切,只有记者和通讯员知道,电视观众是不会了解的。以往的职称评定,…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充满诱惑、机遇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难题、众多挑战。在挑战面前,是进是退,是攻是守,不仅反映出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竞争年代报业的发展。 (一) 编辑工作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像个手电筒,耗自己的能量照亮别人,整天埋头当“改稿匠”,为他人的稿子“修脸刮胡子”,经常咬文嚼字地认真推敲,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若当上夜班编辑,“生物钟”被打乱,哪个没有点怨气?岂止这些,编辑苦心巴力地出了报纸,如若没有什么差错就是应该的;要是有一点差错,就会被兴师问罪。实事求是地讲,“为他人做嫁衣”的这份差事不好…  相似文献   

19.
人说编辑这份差事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话一点不假。可以说,每篇稿件从修改到采用,无不浸透着编辑的心血。仅拿我多年来写稿见报的一些标题来说,编辑真是字斟句酌,给佳人配锦装,往往一字或几字之改,显示出手笔高明。现在,我不妨举几例自制标题与编辑改后的见报标题,加以比较,供广大作者从中体验和借鉴。原稿标题:邻居相处的学问见报标题:邻居相处有学问(见西安晚报 1987年11月15日二版)  相似文献   

20.
“甘为他人做嫁衣”,是报纸对编辑人员的要求,也是编辑必备的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不愿在署别人的名字的文章上花气力,就很难编出可读性较强的精品文章,也就办不好报纸,尤其是在仅有几位编辑没有专职记者的院校报,这一点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办报,就更加体会到作为编辑,一定要满腔热情地爱护群众和通迅员的来稿,以高度的责任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