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以6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考察了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在被同伴拒绝后整体外显自尊水平显著降低;被同伴拒绝且进行了低自我肯定的被试表现出了内隐自尊补偿效应;大学生被试的外显和内隐自尊变化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具有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GNAT测验为工具,探讨气质类型与外显和内隐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质类型影响外显主观幸福感,其中多血质被试的外显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粘液质、胆汁质被试次之,抑郁质被试最低。气质类型不影响内隐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求维吾尔族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SES量表、自尊IAT测验和SCL-90量表对14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被试的外显自尊偏高,内隐自尊偏低;(2)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但相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3)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彼此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一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尊结构研究新趋向——自尊的双重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尊双重结构模型认为个体自尊包括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外显自尊是建立在被试明确意识基础之上的、内省的、非自动的自尊;内隐自尊是人们对与自我相关和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这种态度表现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自尊双重结构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生理具有密切关系。目前自尊双重结构模型研究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26名15~20岁的听觉障碍学生为被试,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听觉障碍学生也同样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在其自我图式中存在一种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表征;(2)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内隐自尊显著高于女性;(3)全聋和重听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性差异,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显著低于重听学生;(4)听觉障碍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可以显著预测其内隐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越高,内隐自尊越低;(5)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影响.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和否认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母亲的拒绝和否认可以显著预测听觉障碍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取9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Inquist程序对内隐自尊和内隐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同时运用Rosenberg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对被试的外显自尊和外显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对某大学99名贫困生和96名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贫困生内隐自尊比非贫困生高,外显自尊比非贫困生低,且主要表现在大二和大四学生身上。(2)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分离的,并且在低内隐-高外显和高内隐-低外显组合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讨论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总体来说,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各自独立的,有差异的,但是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对于内外自尊的关系的影响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彝族大学生自尊、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均与孤独感显著相关(P<0.01),自尊与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显著相关(P<0.01);负性自动思维直接影响彝族大学的孤独感,社交行为可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经由负性自动思维对孤独感产生影响;自尊对孤独感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其经由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间接影响孤独感.可见彝族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在自尊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Gross情绪调节问卷对25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主要探讨大学生自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男女大学生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认知重评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表达抑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隐自尊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呈正相关;外显自尊与表达抑制负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内隐自尊可以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外显自尊可以负性的预测表达抑制,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  相似文献   

13.
探讨初中生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体验是否与该阶段孤独感水平有关,进而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78名初中学生,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以及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焦虑与孤独感、自尊两者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r=0.616,r=-0.548),自尊与孤独感呈极显著负相关(r=-0.543);自尊在焦虑与孤独感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说明初中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会对其焦虑水平有正面的影响,而自尊的获得可以部分缓解其焦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285名学困生和373名普通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男生行为和合群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显著低于普通生,自尊显著高于普通生,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学困生的自尊与自我意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和焦虑因子对自尊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显著高于高自尊学困生。  相似文献   

15.
过去情绪体验是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基本维度之一,指个体在过去时间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过去(或过去时间)所持有的一种独特的态度和主观的情感体验。本实验以18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混合设计考察了过去情绪体验对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正面情绪体验者倾向于高自尊,过去负面情绪体验者倾向于低自尊。对于高自尊词的回忆量,正面情绪组显著高于负面情绪组;对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正面情绪组显著低于负面情绪组。在正面情绪组,高自尊词的回忆量显著高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在负面情绪组,高自尊词的回忆量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河西学院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当前大学生抑郁心理和自尊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抑郁、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抑郁与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隐自尊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