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国文学研究中哲理意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哲理意蕴,是把握西方文学的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了解文学的艺术审美图式有感性也有理性的成份,对它的研究,需要从作品特定的审美图式出发,防止用外在的哲学的概念图解作品的简单化倾向,或以基本的哲学问题或范畴来替代具体创作的丰富层次,还要注意区分文学与哲学的功能和机制的不同,同时不能脱离作品文本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小资是当代中国社会一种具有特定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阶层,小资文学也是当前社会中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小资群体的存在促进了小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小资文学也在精神层面建构和解释小资的生活方式。小资文学具有特定的文本特征及其繁荣的特定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新历史主义最终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活动.它要求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文化现象做出解读.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本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针对这种特征,只有运用文化研究的语境化理论,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将黑人文本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之中进行解读,才能在文本中达到对黑人实际体验的正确理解,并从中透视出黑人文本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运而生。短信文学不仅是21世纪的一种新文体,更是文学观念的一次突破。它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具有传统纸质文学不可比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首先是文学的,具备了文学的基本品质、特征和元素,即要虚构、虚拟性的人物、故事、场景、对话、细节等,语言最精致、简洁,有着文学的可读性。但它又是文学载体的一个革命,是文学文本、样式的一个革命,成为信息时代一个完全新型的文学载体。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把文本写作、阅读、传播看作是受历史决定并影响历史的文化活动形式,它努力还原文学文本最初的历史境遇,同时受制于特定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并保持鲜明的文体意识,它发展了“文化诗学”观并不断形成“新历史诗学”。它促使中国批评界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改造和整合,创作上的影响主要是民间情结的显露与文体虚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西方体验美学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它的意义在于突出了个人的亲历,又注重对他人体验的感悟。体验阅读的特点表现为超越性、亲历性和直觉性。当前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暴露为教师、学生缺乏个性阅读体验和阅读课堂缺乏真正的实践活动等缺点,而体验阅读教学能够真正深入文学文本的实质,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为以课堂开放促进体验,以表达整合体验,以理性深化体验,真正通过体验达到理解文学文本与自身意义构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一种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路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学文本的主题蕴蓄于外在的具体可感的表意之象即具象中;文学文本的主题渗透着理性的元素,依托理性而存在;文学文本的主题蕴含着情感,借助于情感来抒发.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中期,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是鲁迅参与这一论争的重要文章之一。作者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民族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关于文学反映生活、服务革命的普遍规律等的论述,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见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革命情结,这导致现代文学无法绕开革命,许多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主体性,投身革命洪流中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与革命文学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形式。老舍的小说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它在讽刺的维度、情感基调上与革命文学存在差异,同时它在民族性批判及文学的大众化上与革命文学又有着潜在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革命与爱情"虽是十七年小说和革命文学共同的叙事范式,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创作主体、创作理念、创作特点及其发展脉络等层面,前者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开创时期左翼文学的雏形,后者显示了革命胜利后左翼文学的成熟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文学上的意识形态革命,革命文学家们对国内文坛诸多大家展开了批评,他们选择鲁迅作为主要批判对象。革命文学家与鲁迅的分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文学家的身份问题。由于他们的非无产阶级身份,认为只要具备无产阶级的意识就能成为革命文学家;鲁迅则强调革命文学家自身的革命经验对于革命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二是革命文学与时代和革命的关系问题。革命文学家突出强调文学对政治的想象和表达,相信文学是阶级解放的武器;鲁迅则坚持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反对文学被工具化,而且他认为时代是黑暗的,民众也是麻木的,文学暂时无从去表现革命的时代精神,文学也无法承担阶级解放的重任。此番论争为革命文学争取到了初步的生存权,而且革命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观念为现代文学开拓了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文论述了五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军事作用,阐明五台山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16.
云南籍作家刘御的<幸存集>、<延安短歌>等诗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诗歌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充分体现了革命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刘御用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表现了一位革命青年在国难当头时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他用文学表现革命的主题,让革命融入文学的胸怀,边地气质与乡野韵味的双重呈现,体现了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的融合.另外,刘御以质朴理性的语言和散文化的笔法来抒写时代大主题,体现了作者激情狂飙的抒情气势与具有浪漫情怀的表意方式.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是梁斌文艺创作的代表作,它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经历的长期而又艰难的革命探索,作品不但展现了朱老忠由一个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历程,而且艺术地还原了革命历史的原生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冀中人民的斗争置于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加以表现,并有意识地揭示了北方革命烽火同井冈山红旗的内在联系,因而使《红旗谱》成为表现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  相似文献   

18.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区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白军开展分化瓦解与政治攻势。川陕革命根据地各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对火线白兵的政治宣传、开展对白军俘虏的政治攻势、重视对白兵亲属的教育引导、优待白军投诚士兵和白区专门人才等具体工作,分化瓦解敌军,壮大了红军队伍,为夺取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1920年代中后期的革命文学运动中,以“革命 恋爱”为题材的作品曾风行一时,但也遭到了当时及后世批评家的严厉苛责,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无情地打入了“另册”。其实,“革命 恋爱”是有极强的流行潜质的,这不仅因为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反映了一代知识青年共同的心路历程,而且“革命 恋爱”作品所流溢出的近乎武侠、言情的通俗文学气息,也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这为当时新兴“革命文学”的普泛化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革命 恋爱"作为革命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小说模式,它的出现首先是继承并改造了20年代初期欲望与理性悖论调适的理路--"个人的即社会的".继承主要是对革命与恋爱一致性的认同,改造主要是革命( 阶级革命)获得了包容、决定恋爱的优先性.革命与恋爱的关系经历了从"为恋爱而革命" 到"为了革命牺牲恋爱"的变化,最终在艰难的调适中走向了革命禁欲主义.丁玲的转变, 颇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左翼作家自我改造与自觉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