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随着网络传播的强势发展,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本文以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律优于把关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3.
刘艳 《新闻窗》2009,(6):75-76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业务中常见的词语,也是我国学者最早试图结合新闻传播实际加以运用的一个理论。胡正荣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把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把关人”泛指采集、制作信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4.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5.
潘丽娜 《网络传播》2009,(12):56-56
Web2.0无疑是互联网上的高频词汇之一。Web2.0出来之后,交互性变强了,博客、播客的出现扩大了传播者的队伍,也突围了web1.0时代的传播范围,因此,网络编辑的“把关”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7.
网络博客和播客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在当前社会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它们的产生和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播客和网络播客在一定程度上是新闻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本文就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博客与播客的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希望两者能够按照正常的传播模式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兴起的意义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专门从事记者、编辑职业。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博客、维客和播客等个人传播工具的诞生和普及,以及“公民新闻”的兴起,普通人凭借自身的爱好和技能也可以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嘉 《军事记者》2003,(6):22-24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在一直以来的实际操作中,这种“把关”作用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把握住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主要是政治方面)等等。事实上,在新闻媒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从报纸诞生之日起,人类文化的散布传承就程度日重地依赖着媒介;时至今日,新闻媒介更是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中起着无人可替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作用才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新闻把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闻把关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作为传者的大众传媒如何筛选、过滤新闻。再往深处讲,就是如何控制传播、宰制传播、统驭传播,使新闻的传播按照传者的意愿进行。 在西方,传播学先驱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在卢因看来,传播者所处的位置与守门人相似,职守都在于把关,任何传播者都是把关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守着一方“门区”。在这种方式下,传者是主动的,他拥有采集、整合、传播新闻的权利;受众是被动的,他的任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来接受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当然,受众有时也是主动的,他有选择传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张玲 《新闻记者》2006,(12):45-47
一、Web2.0时代“把关”理论的发展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制度层面和社会体制层面),“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随后,学者对它做了大量研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无关可把”的呼声;  相似文献   

14.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杨寅红  赵婧 《新闻世界》2011,(8):114-1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传播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决定了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仍然需要把关人,但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的传播方式的需要,网络传播背景下的新把关理论应运而生。本文就当下网络传播的现状、网络传播把关人理论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中国编辑》2006,(2):27-30
仿佛是一夜之间,一种新兴媒体——播客席卷全球。播客,不是博客,而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代网络新锐。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如果说博客颠覆了受众被动接受文字信息模式的话,那么播客则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收听模式。在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传播流程中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输、单纯的信息告知,已经不能适应受众的需要。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都是受众寻求的一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方式。播客继承了博客的原创性和大众性,饱含着浓郁的“草根”情结,受到众多网络先锋们的热烈追捧,并且还有迅速主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一直以来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把关”作用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把握住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等。事实上,在新闻媒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把关人“理论最早是由传播学先驱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科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科特·卢因发表了《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他在研究家庭主妇如何决定购买食物以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  相似文献   

18.
童莉 《军事记者》2010,(2):47-48
21世纪以来,以博客、播客、QQ空间等为代表的草根媒介出现并逐渐壮大,形成与传统大众媒介相对应的传播态势。“中国博客大众化元年”后,草根媒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让普通民众快速成名.如“十年砍柴”等人的博客。如今,草根媒介的“小道消息”也为网民信息提供来源。本文就新媒介环境下的草根媒介对三大大众传播理论(“把关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带来的冲击与影响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网洛、手机短信、播客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传播载体变得私人化、传播内容变得复杂化、传播对象变得自由化,这无疑给把关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原有职业把关的把关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媒体传播的格局中,如何审视新闻把关人这一传统角色的变化,是当前急需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