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经典短文《我对教和学的思考》中,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我终于感到,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意味深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先生只会教书,只会那一本书要学生来读它、记它,把学生作为书架子。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第三种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相似文献   

5.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的主体--学生如何学."  相似文献   

6.
<正>"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需教。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学科教学的目的固然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的方法,使学生离开教师的教也能独立学习,终生受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到:"教师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一、"以学定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笔者看到了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她问:谁来说说你从这些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创造性地用教材、做课程,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习惯。教育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学合一"这一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内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学合一"教育思想的提出极富科学创造性,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即为:教师要认清"教"与"学"的定位,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数学这一基础科目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知识体系的建立,而不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合一法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所谓少教多学,要是从字面上揣测,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其所能"少教",学生要竭尽全力"多学"。那么,教师该如何"少教",学生又该如何"多学"呢?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在不断实践和思考,以下就是我对"少教多学"的朴素思考。一、精准定位教学关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只管教,儿童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  相似文献   

11.
尝试教学,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先讲后练"变成"先练后讲",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尝试的过程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想使学生的"尝试"收到实效,教师应注重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叶,陶行知先生发现当时所有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是受教,这不是把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都变成书呆子和字纸篓了吗?在南高师的一次校务会议上,他公开提出要用"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尽管遭到全体出席会议人员的抵制和反对,他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1919年2月,陶行知写出《教学合一》一文,阐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强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决定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旧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那么,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创设高效课堂呢?我想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互动共生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师教生学""以学定教",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以教导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只有遵循顺学而教的原则,以学为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一、激发学习欲望,自主把握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贯彻这种"教学合一"的思想,尽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  相似文献   

16.
陆霞 《考试周刊》2015,(31):51-52
<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而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行为方式。一经形成,将有利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反,则会阻碍学生的进步,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决定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情况和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有正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我认为应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差异,主要问题不是智力,而是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学生"会学",是每一个教师所期待的事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创造性地采用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能力,往往会轻松、高效地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一点被学生的学习结果证实.就此我  相似文献   

20.
张芳国 《考试周刊》2011,(73):191-191
教育家赞可夫在《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目前我国的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学生不会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现就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我谈谈个人认识,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