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螺旋理论是研究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产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一种新范式。大学使命的拓展、知识观的转变、三个知识空间的提出是三螺旋理论形成的基础。以大学为主体,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考察大学、产业、政府的协同创新关系,对于大学治理创新有重要作用。大学应提升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增强创业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螺旋理论下欧洲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螺旋理论讨论了在知识生产与转化的不同阶段,大学、产业与政府等创新主体相互联结在一起,形成三种力量既相互影响又螺旋上升的三螺旋模型关系,其中又包含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的两种循环。创业型大学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关系发展的推进器。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宽的发展型单位、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激活的学术中心、整合的创业文化等五个典型要素在欧洲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促进作用。三螺旋理论与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实践为我国大学的组织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需要学校、政府、产业等投入积极因素并建立互动合作的发展关系。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威兹提出的"三螺旋"理论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制度体系、过程体系和保障体系建构组织制度的新结构,实现大学、产业、政府三者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沟通,联动发挥各自的主要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和创业的逻辑起点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和产业化,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主体都离不开大学、产业、政府以及三者之间的协作。借鉴知识创新三螺旋模型建构大学毕业生创业三螺旋促进体系,可以在发挥大学知识链的主体作用、政府制度链的主导作用、企业产业链的助推作用的同时,以大学、政府、产业的三螺旋联动来营造毕业生创业的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从而统筹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并不是唯一实施主体,企业与政府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三螺旋理论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间的合作与相互作用,突出三方的协同创新,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共同投入并建立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聚焦目标,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同步发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良好生态;创新机制,提高校企政合作的紧密度;建立互动合作网络,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多级倍增效应;建立运作实体,创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6.
三螺旋理论强调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强调政府、企业、大学之间的关联互动。政府是制度创新主体,大学是知识创新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整合多种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创业型大学,提高创新螺旋体的效益,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创新组织机制,完善三螺旋空间,发挥智力优势,形成政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7.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创业型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它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诸方面的创新。创新的主体——大学、企业与政府(即"官产学"),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而联接起来,通过组织层面制度性或结构性的安排,实现三者信息与资源的分享,达到资源的协同运用与效能整合。文章综述了三螺旋理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对创业型大学在三螺旋模型中的推进器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在不同类型三螺旋模式中创业型大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校企一体化是建立在大学与企业(行业)、大学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校企合作组织,它是校企合作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发展的新阶段.校企一体化的主体关系涵盖了大学--企业之间、政府--大学之间、政府--企业之间三类双向互动关系,其中大学--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核心.三重螺旋理论强调大学、产业、政府都可以是创新的组织者、主体和参与者,在校企一体化中这三类主体关系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动力因素,而且这些动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校企一体化的系统关系及其动力因素来看,虽然它们之间主体关系在校企一体化进程中主体地位的影响大小有时会有变化,但是大学、企业、政府三类主体在校企一体化进程中基本动力因素没有改变,因此,构建校企一体化动因机制的主体也应该紧紧围绕大学、企业和政府这一主线.利益驱动机制、政策驱动机制、人才驱动机制、保证驱动机制等是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与政府和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政府、高校、产业之间的"三螺旋"关系充分体现了三者之间的交织联系和紧密合作.区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动作为引导、高校的人才科研支撑以及产业的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在明确政府、产业和大学各自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高校需要主动对接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社会使命变迁与大学自身发展逻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三螺旋理论为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螺旋理论下创业型大学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创业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及价值重构、组织结构优化与制度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同时更加注重政府和企业等外部组织的介入,注重与政府、企业的战略性合作与联动,促进异质资源在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跨组织整合与流动,形成良好的外部互动机制.作为三螺旋之外的第四方,社会中介组织可能作为第四螺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螺旋模型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政府、企业和大学协同创新的一种新范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模型、自由放任模型和重叠模型三种类型。三螺旋模型是典型的"耦合交互式创新",创新动力机制来自于政府政策驱动力、企业市场需求力和大学科研推动力的有机结合;传播机制具有高速、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政府、企业和大学三方分工合作,政府是创新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推动者,企业是主力军,大学是支撑者。三方协调联动可以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三螺旋模型应用的最终目的在于打造目标一致的创新联盟,形成良好的政产研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三螺旋模型应用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适切性表现在: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基石,混成组织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关键,社会支持环境是"双创"人才培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创新模式,正日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关注.对于如何建立大学、政府与企业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关系状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解析与方法,其中,三重螺旋模型是目前分析三者阃关系的主流模型.本文对三重螺旋模型理论产生的背景、三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三螺旋模型参与主体的角色转变与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企业社会工作既是企业转型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助力器",也是新时代助力工作世界中的人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通过混合方法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暂未被视为独立人才系统进行培养,大学、企业、政府等三方培养主体都存在缺位现象.基于"三螺旋模型"构建新型企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应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体系监督方面提供支持;大学应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企业应搭建多元合作平台;政校企应合力实施企业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政府、企业、大学等三方协同作战,形成螺旋交叠、持续互动非线性螺旋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化进程有明显互动关系。21世纪以来,高等工程教育日益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谢菲尔德大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是英国政府高价值制造导弹计划样板工程。经过20多年探索与实践,该中心成功将谢菲尔德从产业“锈带区”转变为高价值知识生产中心。组织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该中心通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模式推广三条路径整合大学—产业—政府三个主体要素,形成了新型产学研合作三螺旋元创新系统。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区域产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四螺旋特征,该大学围绕"四重螺旋"知识生产创新模式,形成"政府—大学—企业—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架构.在创新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运作过程中,大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与企业集群、社区之间的深度协同关系.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及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我国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获得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三重螺旋模型理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又一创新理论流派。围绕着知识的生产与转化,该理论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的三重螺旋关系这一命题。经由各螺旋内部的进化等环节,三重螺旋模型得以维持其良性发展。在三重螺旋模型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有“国家社会主义模型”、“自由放任的模型”、“三重螺旋模型”三个层次。在三重螺旋模型的建构上,其突破口则在于推动大学的转型即大学的第二次学术革命。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螺旋理论为背景的分析,置创业型大学于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审视大学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治理被提上政策议程,使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定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角色的新向度将是多主体的权力中心,大学应当属于第三部门,而双方的合作、共治和平衡将是治理环境下落实大学自主权、保证政府的政治理想和大学的学术价值追求、实现共赢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体制变革的契机,构建以高校-产业-政府为主体的三螺旋体系已成为各国抢占技术高地、提高本国整体实力的重要战略。在对比分析波兰莫拉维茨基计划、日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马来西亚三螺旋创新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得知国家高度重视、主体功能拓宽、发展因地制宜是各国成功构建以高校-产业-政府为主体的三螺旋体系的有效经验。基于此,中国应从深入理解三螺旋理论体系,完善校企政合作框架、深入分析校企政的权责,调整政策内容、遵循产教融合的现有条件,发展三螺旋体系、注重三螺旋体系的质量,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等理论体系、政策内容、体系构建、质量保障上,进一步完善中国产教融合制度,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螺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与产业的合作是瑞典国家创新的主轴,具有明晰的法源基础。其三螺旋的制度安排在瑞典大学层面上的反映,一是构建以大学创新领导部门与大学控股公司为主体的产学合作支持体系;二是通过互动策略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联合行动”→“密切关系”的大学与产业互动进程的展开。以瑞典的观点与经验为镜鉴,我国大学与产业的合作首要之举是加强以国家立法与政策规范为主要途径的顶层设计;作为知识与技术转移最重要的主体,大学则应在组织结构上发展出相对完善的产学合作支持体系,开发并合理运用适宜的互动策略体系,以提升在产学合作中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