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因子有哪些?效应大小如何?找准它们,对于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激励因子有四个,即资金激励、人才激励、知识产权激励和文化激励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资金激励因子,其次分别为人才激励、文化激励和知识产权激励因子.并依据四个主要激励因子,针对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建立和分析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模型,验证了技术创新也是一种以投入人力和资金来获得产出的经济过程,反映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尚未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而且人力资源总体上呈现为同质型人力资本、在宏观层次上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其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因素、而政府的作用已经变得很小,最后提出改进其技术创新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区的客观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因子:技术创新效率因子、技术创新扩散因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因子,并得出结论:我国各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我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三个方面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我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严重不足.此研究为提高我国各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姜波 《情报杂志》2012,31(2):81-86
以2001-200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30个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在2001-2008年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考察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来源与差异。主要结论有:2001-2008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下降,并且技术效率的恶化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的结果;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其技术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基本构成分析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伟 《软科学》2005,19(4):77-79,92
认为来自企业内部的动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收益预期和创新成功概率预期,来自企业外部的动力是技术推力、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对于从企业、市场、政府等不同层面分别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企业科技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的因素为企业的创新文化、创新的风险报酬、创新成就、固定保障等八个因子.在八个因子中,固定保障、创新成就和创新文化在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因子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子有4个,效应最大的是资金因子,其次分别是人才、文化及知识产权因子。依据4个主要因子,对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前瞻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宁连举  李萌 《科研管理》2011,32(3):51-58
摘要: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源泉,也是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模型,找出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用该模型客观认识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横向比较企业自身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为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定更加科学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稍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国有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SE-DEA视窗分析和计量分析技术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2001—2011年期间的均值存在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从长期趋势看,效率值变化不稳定,忽高忽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国有产权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经济开放度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等问题日益凸现。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实证研究技术能力约束、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创新绩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能力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产生较显著影响,这突出反应在技术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条件、技术知识积累等方面;政府调控能力、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技术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但差异较大,技术进步也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对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不断优化技术进步路径,关注技术进步的持续性、累积效应,最终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朱兢  肖婧文  付晓蓉 《科研管理》2022,43(5):121-130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高水平外循环的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倡议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重塑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合理化国际分工方面与高水平外循环相辅相成,并能够从总体数量与研发质量两个维度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化解一段时间以来本土企业“量与质不可兼得”的创新困境;第二,高水平外循环帮助企业对抗来自高技术中间品供给端与国际市场需求端的双重挤压,通过外部市场迁移、创新要素集成、生存风险规避三大机制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建议,政府应引领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在畅通型国家中寻找新的市场机遇,通过更高水平的外循环来赋能本土企业,同时,要构筑研发资金与研发人员的“蓄水池”,疏通要素流动渠道的堵点,驱动创新要素内向集成,以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细分创新过程角度进一步对科技创新活动呈现“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实际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视角,将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成果转化过程,以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其2016—2021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此外,考虑到八成研究对象分属五大城市群,进一步按五大城市群分类进行企业创新效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两个过程的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动方向一致,但技术研发过程的综合效率明显低于成果转化过程,其中规模效率较低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市场规模与创新能力不匹配是导致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WTO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加入WTO,将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外延扩展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志强  张玺 《科研管理》2022,43(2):90-99
    质量能力与技术创新都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但在理论中缺乏其相关性的定量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也往往割裂看待。本文提出企业四大质量能力定义和定量指标;根据北京市168家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基于质量升级视角,使用三分位数法将企业划分为低、中、高三类质量能力;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探究低、中、高三种质量能力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质量能力升级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质量能力的升级必然带来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环境影响因素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立年限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低质量能力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规模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创新等领域的研究空间;同时也为企业通过积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质量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竞争优势提供了参考;并为政府将企业微观质量能力升级作为带动技术创新提供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由于无法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导致测评结果不真实。采用二者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创新投入规模不足是制约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政府支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创新资源冗余减少,而市场开放度可显著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减少人力投入冗余,对财力、物力投入冗余的减少有负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