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职传统课程体系存在许多弊端,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根据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分析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对该专业的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革,构建了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造专业是传统专业,为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提出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机制专业教学改革的体系、内容、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职自动化专业应以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为前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分析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特点及相应的岗位群的基础上,建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就业导向的社会需求、能力本位的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性需求为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建构主义理论和设计导向论是确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目标、结构和内容等要素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疆高职院校开设少数民族汉语专业,并对传统的汉语专业进行调整,加上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等因素,高职院校培养的少数民族汉语专业人才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汉语专业改革方向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职业院校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极为活跃,其中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旅游类专业中的影响甚为广泛。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能有效实施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能力需求,这已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调研、毕业生访谈等方法对高职电子专业就业主要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确立了小家电、音响、灯具三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确定了知识、能力目标。学院根据企业工作流程,构建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突出能力本位的“典型产品制作”课程体系。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形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满足社会对应用人才的要求,就要研究该专业的特点,分析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的构成,找出培养其职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建设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突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学科化,岗位职业能力不突出,且普遍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建设类高职院校应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化",教学过程要"项目化或产品化",考核方式要多样化,企业锻炼要关联化,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职课程是通过工作过程连接起来的应用性知识体系。在传统"学科本位"教学体系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以"应用"为特点来组建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来适应职业岗位对工程力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林灵 《教育与职业》2012,(3):136-138
高职口才课程体系的建构和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盲点。从普通高校学习借鉴过来的学术型课程体系,既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也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如何从职业视域,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课程目标,全面建立和创新科学、合理、适用的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应用型口才课程体系,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教改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已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宗旨.运用需求链的理论,对物流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能够明确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导向,确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善课程评价方式,以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始终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其关键是要面向社会需求。本文从能力本位观出发,从高职课程目标定位、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如何构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应科学把握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冶金机械专业一直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导致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脱节。提升冶金机械专业课程的适切性,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模块化,同时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园林园艺类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园艺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在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结构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中专分园林园艺专业和中专园林园艺专业合二为一的课程体系,以真正实现园林园艺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  相似文献   

18.
职业能力本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取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途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仍然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未能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基于关键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是一种"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知识、技能、能力一体化高职课程体系开发问题,并以软件技术专业编程方向为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9.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因此,英语作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够用为度.高职英语教师要根据高职学院的特点,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调整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教材、教法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课程体系改革一直备受教育界的重视,如何通过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来体现高职教育的任务、性质、功能以及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从“能力本位”观出发,提出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从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联系等几方面来进行,确立以提高学生职业训练能力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