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有清一代是楹联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一批楹联大家。本文从郑板桥的题竹联、题茶联及其楹联的美学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郑板桥楹联的成就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画家、书法家、诗人郑板桥生前没有写过艺术理论的专著,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提出过不少对艺术的真知灼见。郑板桥作品艺术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创性。它包括独创性的发现和独创性的表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充分认识历史文化的意义,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郑板桥喜爱探访古代遗迹,一方面是为了评古,发挥古为今用的历史文化作用,另一方面是出于他对历史文化的爱好。郑板桥注重文物的收藏与保护,注重古建筑的修缮和民间技艺术文化的记录,防止历史文化的损害与流失,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在关注郑板桥人文思想与艺术思想的同时,要关注其文化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4.
解读郑板桥诗书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本文以事实为依据.通过鉴赏分析。详尽地揭示了郑板桥诗书画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解读了他刚正的个性品质、脱俗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龙吟:郑板桥的书画堪称是艺术珍品,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佳作。他创作的《道情十首》几经增改,不仅在当时被很多人传唱,而且一直影响至今。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郑板桥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因为身边聚集着一批诗书画全能的文化人,郑板桥的创作得到了滋养,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一讲,我们一同来品味郑板桥著名的《道情十首》。"道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原本用来演唱道教故事,因而内容多是宣扬消极避世。它以唱为主,伴以独白,也有完全演唱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街头艺术。在南方,"道情"还有个别  相似文献   

6.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不但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重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善良教育”也堪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光阴荏苒,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郑板桥热爱和平、唾弃暴力的“善良教育”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好评。热爱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郑板桥50岁时得一子,自然爱子如掌上明珠。但是,郑板桥不溺爱也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说:“爱儿必以其道。”孩子断奶后,郑板桥毅然把孩子送出县城,将他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郊外,直接托付给勤劳朴实的“郭嫂”“饶…  相似文献   

7.
上个星期,我到江苏省兴化市参加了一个语文教学的研讨活动,会后去郑板桥纪念馆看了看。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吸引了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由这首诗,我联想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虽然郑板桥讲的是绘画艺术,然而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和课程改革还是有某些相通之处的。记不得是什么人说的了,要“崇拜思考”。的确,做什么事都要经常反思。郑板桥之所以在画画上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善思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吧!你看“,日间挥写夜间思”,他不是盲目地画,而是在艺术实践中不停地探索,不停地追求…  相似文献   

8.
清朝中期,古城扬州集结着一个画家群.他们在艺术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同时重视人品、学识的修养,提倡把诗书画印熔为一体,使作品成为绘画艺术的“交响乐”.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个画家群被称为“扬州八怪”.在这“八怪”中,突出的又当首推郑板桥.但历来对他的书画艺术研究颇多,而对他的印章所构成的诗书画印“四美”研究略少.其实,郑板桥的印章艺术,如他的诗书画一样,同样达到了奇绝的境地. 郑板桥的印章,大约有一百余方,一部分是他自己亲手所治,一部分是由吴于河、高凤翰、朱青雷等人代刻.(因篇幅的限制,郑板桥的印章未一一列出)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三种说法:一是“皆出沈凤、高凤翰之手”;二是“半出沈凤、高凤翰之手”;三是“大半为朱文震所刻”.据史料记载及新近发现的郑板桥佚文《板桥先生印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以他的诗、书、画三绝以及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怪”的称号,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文学史、绘画史和书法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因而探索郑板桥的美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美学史和艺术美学的发展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Z4):94-95
主持人龙吟:虽然才华出众,但郑板桥也不是一个完人,身上也有一些旧式文人用情不专、放浪形骸的恶习。本期中,黄玉峰老师不仅介绍了郑板桥的游历趣事,也谈及了他的浪荡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这位富有才情的历史名人交友游历,对于一个人成才的帮助很大。一个足不出户、不善交友的人,很难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尤其是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晚年郑板桥自我总结时,说自己一生"酷嗜山水"。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所以郑板桥的游历生涯是从三十岁以后开始的,当时他的父母已亡。郑板桥的足迹遍及赣、湘、冀、鲁等省,喜欢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在庐山,郑板桥交了一位和尚朋友,号无方。他曾有诗句记录:"初识上人在西江,庐山细瀑鸣秋窗。"两人曾骑驴出游,谈得投机,不禁手舞足蹈,不料从驴上跌下,相视大笑。无方和尚精于禅学,"闲话亦深禅",也善书画。他曾经劝郑板桥和他一起隐居,但郑板桥留恋尘世,不愿归耕。在庐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于板桥艺术的精进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论象征     
象征就是在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某种意象进行意义的表现。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该手法具有良好的影响。本文将对象征的意义、发展过程以及影响象征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出台、实施,提高了比赛难度、竞争性、动作难度,增加了武术套路的观赏性,改变了已往的传统套路模式,与此同时它也势必影响到武术套路的训练。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1996年竞赛规则与2003年新规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训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新规则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道家并非是文艺否定论者,其对文学艺术等诸多审美活动均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道家认为,审美感受并非单纯的感官知觉,而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情感与理智、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的状态;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率性而行,自然素朴,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作为文学实践的理论概括,在古代和西方形成了种种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文学本质进行了归纳.首先将文学放至社会生活系统中确定其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其次将文学放至上层建筑亚系统中确定其具有审美性质的社会意识性质;再次将文学放至艺术子系统中确定其语言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两汉时段,出现一个独特的理论内容———屈骚批评,即诸多学者对屈原及其《离骚》创作,各抒己见,发表评论,做出思想和学术意义上的价值评判,客观上呈现出批评与反批评的论辩态势,形成了较早的学术探讨热点。其中的学理与情趣饶有兴味,反映了汉代先贤的政治思想、文艺观念与生命意识,值得当下学人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文学语言建设中"五四"学人各自担当了不同的角色,或首倡或参与,地位与贡献不可一概而论。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钱玄同热情响应胡适、周作人等的思想主张,并就文学语言的开放与兼容、真切与精确、普及与适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发挥。即如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血液,古语、方言、外来语在白话文中高下有别,民间文艺乃口语与书面语之中介,以及唤醒民众须以接近言语之自然的语言等等,无不有益于一种新文学语言观的完善。草创固然寓有拓荒之功,但滥觞也并非全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北宋之间,由于时代的原因,词论家都主张复雅,但是,古人所说的雅正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指风雅的反映现实的精神,这是雅正的合理内核,一指文艺为政治服务,往往造成政治对文艺的粗暴干预.北宋后期李清照的《词论》继承苏轼门下晁补之《评本朝乐章》的韵味观,对词提出了情致加典重的要求,代表了雅正的正确方向;南宋初阳居士的《复雅歌词序》则把文艺的政治作用强调过头了,对中唐至北宋的词作基本取否定态度;同时的王灼、胡仔等人转而继承晁补之、李清照的词学观,一方面强调雅正,另一方面坚持词的韵味,促进了词的发展.正由于有了李清照、王灼等人对苏轼、晁补之词学观的继承与发展,才有了南宋词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杰出的贡献。其内容涉及哲学思想、革命战略、领导权、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革命道路、土地革命、党的建设、白区斗争方针、文艺思想等。 在上述内容中其贡献的程度和意义亦有区别:有的具有开拓性;有的具有首创性;有的只涉及到相关内容,缺乏系统成熟的论述,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