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曰:杂,二曰: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这样在采写新闻中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这里所说的专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所  相似文献   

2.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日:“杂”,二日:“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杂家,别人这么说,自己也承认。本来嘛,当编辑不可能只编某一小类书,特别是地方出版社的编辑,看来分了工,实际上仍然面很广。因此,编辑得样样懂一点,门门沾上边,所谓杂,此之谓也。有的同志确实为这个“杂家”苦恼。既是杂家,顾名思义,不能专。不能专,岂非一事无成? 看起来,“杂”与“专”是矛盾的。然而,未免有点形而上学。其实,杂家之杂,不过指其横通而已,即知识面要广,了解的东西要多。但这并不防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顾名思义,当以传播新闻为业.然而怪,一位厂长说,接待十回记者,八成不是采访.干什么呢?名义甚多:拉广告、要赞助、组织专版、举办活动、联合征文……一言以蔽之——弄钱.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如果没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靠“单打一”写稿,是无法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通讯员要提高用稿率,有必要锻炼自己成为“多面手”,从中确立中心兴趣,即“杂”与“专”这两者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只“专”不“杂”,兴趣不广泛,知汉面不广,底子不厚实,想“专”也无法深入,如果只“杂”不“专”,样样平分秋色,到头来时间耗去了,却是一无所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二年级的二十几他学生.在六月十三日晚间.与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编辑部的同志座谈了"红"与"专"的问题.中国青、少年报编辑部同志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淡了对"红"与"专"的看法.他们说,做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感情.也就是首先要"红:.过去编辑部有人认为.自己的文章写不好.只是因为写作技巧不好.不"专"的缘故.可是.一离开编辑部出外采访.由于自己政治思想水平不高.在矗矗烈烈的群众运  相似文献   

7.
"入乡随俗"是人与人交往中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由于不同地方的社会、文化习俗有所差别,因此,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事先了解当地的礼节和风俗习惯,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对方。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采访,就应当对基层的一切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采访时,要能够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方法和渠道,创造出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做到真正的"入乡随俗",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充分的新闻写作素材,从而进一步加快深入采访,圆满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8.
今后记者采访可能会受到领导"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的格外待遇.据报道,安徽某县近日出台了一份关于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新闻记者涉及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报道采访,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  相似文献   

9.
设村民议事小组解决矛盾纠纷,建"民意黑屋子"测评村官,村官开车送村民去上访,这是经济总量与人均GDP指标已实现经济现代化后,太仓社会建设在基层的实践苏齐芳出现时,温文尔雅,面带微笑,一点儿没有刚接待过浙江、广东佛山两拨外省市参观访问团后的疲态。但坐定接受采访时第一句便是感慨:"做村官太累了!"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11.
扈恒波王智慧 《视听》2016,(11):136-137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首因效应"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新闻采访中"首因效应"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新闻记者必须要高度重视"首因效应"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俯身抬头"作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无疑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进程中找到的一把"钥匙",解决了新闻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站在什么视角写新闻和用什么样的新闻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等根本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线新闻记者,要想做好新闻采写工作,就要学会"俯身抬头"。  相似文献   

13.
派驻国外的记者,首先要对驻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古今人物、名胜古迹等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不然就很难写出有吸引力的报道。正如我们如果要去访问某一位人物,首先要把他的身世、经历、专长、事业成就等等打听清楚,还须把准备采访的内容写好提纲、拟就腹稿,以便在交谈中能顺话搭话、引入正题,达到采访的目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往往同实际有距离,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经验不足或准备不充分。但是对于记者能力的最大考验,还是写同一个人,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记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通过新闻记者可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经验、揭露丑恶、弘扬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提高思想和业务方面修养的同时,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博"结合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袁媛 《新闻爱好者》2012,(16):90-91
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积极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是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持之以恒地练就"走"的功夫,通过多种途  相似文献   

16.
“我深知,要做一个真正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时代尖兵,只是洁身自好,只是注意新闻理论和采访写作技能的提高,一般地完成报道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7.
储符琳 《声屏世界》2006,(10):25-26
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有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等等,其中,访问之所以被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访问是采集所有新闻素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访问的环节中,新闻记者最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问。甚至有资深的新闻人认为,一位记者的功力如何,往往就是从他提问的水平中反映出来。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来自于记者现场采访时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1.现场采访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观众的焦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提问要“一针见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因此,新闻记者平时要多…  相似文献   

18.
6月6日,参加山西省公安部门“大接访”采访活动的记者在启动仪式上。当日,为期100天的山西省百名新闻记者深入公安机关,以“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促进执法司法公正”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在太原市启动。随后,山西省百名新闻记者将分赴11个地市.跟踪采访当地公安部门接待和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通过宣传报道,使群众了解信访基本程序,规范信访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当然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洪流中想千方设百计地争时间,抢速度,抓事实,发新闻,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这样那样的缘故,使得新闻记者未能“捷足先登”,抢发到“新闻”。有时还会因事件的重要.非步人之后去采写老题材、老主题不可。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也得要练就一手“炒冷饭”的本领。把“浇头”炒上来在采写之前要充分了解清楚先行者的采访情况,看一看别人写了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确保传统民生新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必须要积极提高基层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水平,即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这样才能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的新闻素养,促进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快速发展。本文以民生新闻采写中践行"四力"为切入点明确讲百姓故事做加减法的重要作用,提高民生新闻编写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