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早在2006年,泉州市政协委员曾佳珩就建议,应在郊区试行"小班化教学",以缓解市区学校生源过满的问题。2007年,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宁化县城南中心学校因生源逐年递减,在全县率先实行"小班化分层教学"。2009年,邵武市以"小班优教"课题研究为契机在15个乡镇的中心小学推行农村"小班化"教学改革。2012年,宁德市第一届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研讨活动在福安市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从推动教育条件、教育师资、教育机会三个方面的均衡着手,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一、加大投入,实现城乡办学条件零差异学校办学硬件均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推进学校办学硬件均衡首先就要加大教育投入,进行科学规划。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着重从加强骨干培训、举办教科研下乡行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强化课题指导、建立科研示范点、实施科研评价等方面来开展提升农村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实践与研究.实践表明,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如何有效遏制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正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十五"期间有关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的统计研究,简要分析了造成基础教育城乡资源配置差距不断拉大的成因,并探讨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城乡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三中)实施"精品小班"教育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开启了小班教育的实验之门。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创立了"四环节教学""双位管理""小组学习""个性化班级""三元管理"与"联合办学"等相结合的"精品小班"教学模式。这样,教师的协调作用更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教学的活动组织更生动。可见,"精品小班"教学模式既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又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是很多地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政策。基于在西南地区Q县的调研表明,该地推动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组织形式、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在帮扶组织的形式和权力结构、受援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模式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扮演引导和服务的角色而不应直接参与管理;城市优秀学校传导给农村薄弱学校的应该是超越具体校情差异的进取精神;农村学校则应立足于农村文化而保持自主性,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办学主体。  相似文献   

7.
正黎灿学校作为南雄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有计划地开展"送教下乡"、教学帮扶、城乡学校互助等活动,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推进南雄教育均衡发展。一、"开放周"——提供全市教师学习平台为了发挥我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全市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交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每学年,学校都设开放周,接受全市教  相似文献   

8.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自治区城乡一体化示范试点区。近年来,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列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学校联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实施"三步走",阶段性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5年。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互学共发展"活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9.
现代远程教育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由义务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增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内涵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当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是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低下、缺少专业发展的时空和机会、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有效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2022,(2):21-23
<正>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努力构建“人有优学、学有优教、教有优师、校有优策”的基础教育发展态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2019年10月,江北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认定。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义务教育实现高标准均衡提升江北区坚持将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巩固提升规模适度、城乡均衡、  相似文献   

11.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与核心。我区将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统筹、学校联动,形成了政府抓投入、建合格学校促外部办学条件均衡;教育部门抓内涵,区域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有效教学促内部办学质量均衡的“双轨”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在农村中小学自然形成了30人左右的小班。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出现,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所推行的优质化教育的小班不同的是非有意为之,而是农村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如何发挥自然班级规模小的优势,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快速、有效地改变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面貌和办学水准,发展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章安校区在城乡共同体建设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特色打造、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取得不少可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围绕"高起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这一主题,坚持优化资源、着眼效益、提升品位、内涵发展,采取集团办学、课堂改革、增值评价等举措,创优了教育发展环境,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规范办学,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了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一、创新机制,组建集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更是符合中国当前义务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在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均衡发展被关注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研引领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可以为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一、课题引领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科研兴教战略,突出科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难点都在农村。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推出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举措大大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水平,但在迈向教育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农村学校“软实力”,逐步由办学条件的均衡走向办学水平的均衡?这是完成标准化建设后亟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西峰区位于黄土层最深厚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腹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西峰教育也在生机盎然的陇东大地上蓬勃发展。近年来,该区坚持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并行,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持续推广读书活动,做到城乡校园建设"齐步走"、师资配备"一盘棋"、办学水平"共提升"、教育机会"同待遇",打出了一套均衡发展的"组合拳",使全区教育工作走上了公平、内涵、特色的发展之路,让城乡学生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缩小城乡、校际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差异?淮北市烈山区结合区域实际,推行集团化办学,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改造弱校、扶持新校和发展农村学校,全力打造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升级版"。和其他地区一样,烈山区教育一直受到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困扰,主要表现为现行的财政体制导致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乡学校"一对多捆绑式发展"是很多地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政策。城乡学校"一对多捆绑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组织形式、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弥补了偏远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育教学资源贫乏的缺陷,整体促进了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推进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题农村小学"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的研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让同一学科教师可以为多所学校的学生"走教"上课,打破校际之间的界限,从而解决了学科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创新了教师调配机制,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解决了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短缺问题,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