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实行的是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这一特征,从而产生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困境问题。从非担保机制条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先天缺陷、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还不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无法真正保证等四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反对将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妖魔化。另外,还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行为的实现及高等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行为实现过程中的主要职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比例较低。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较为突出。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注重诚信机制建设,严格学生贷款管理,是加强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信用缺失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问题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只是从道德层面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规范,并以此唤醒他们的诚信意识,缺乏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约束。通过分析助学贷款失信的原因,提出构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甚至可以用"步履蹒跚"来形容,其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遭遇到贷款学生的诚信危机.现在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不尽人意,部分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缺乏正确认识,把它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福利行为,申请了贷款却很少考虑将来还款.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李菁 《文教资料》2009,(11):189-190
国家助学贷款本为以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利好政策.随着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学生失信事件的频频发生,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助学贷款已纷纷被银行叫停.本文针对大学生目前诚信状况,对大学生诚信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诚信危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先介绍了诚信危机的具体表现,然后对贷款问题中还贷率不足的客观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学校、社会及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诚信危机出现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策略,为今后我国助学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是高校助困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资助方式,帮助贫困生圆大学之梦,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但随着还款和还息期限的到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让人担忧.通过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积极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大力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定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贷款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健全法律保障、诚信教育、信用保障三种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助学贷款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大学生的信用是开展助学贷款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目前助学贷款所遭遇的信用危机,提出了开展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受益的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依然刻不容缓。为此,必须建立与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与诚信评价体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与诚信教育多样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国家生源地信用贷款中诚信体系建设的法制化,减少不良因素的诱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推动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背后的诚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产生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认为是由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然而作为一种信用性的国家助学贷款,贷款者的诚信度对银行是否提供贷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而最后提出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的一些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助学贷款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从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助学贷款中学生违约率高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和途径,倡导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与全国联网的个人金融信用系统、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连接,加强贷款机制和体制的约束力,使国家助学贷款步入健康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实行的是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方式,因此出现了贷款大学生中不按时还贷的失信现象,其危害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助学贷款大学生诚信缺失应采取的对策。认为应采取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浸润等系列措施.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使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能得到彻底的改变.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方式,但其实施过程中的信用问题是开展贷款工作最大的障碍。针对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高校应从思想道德、法规建设和措施方法上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确保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实施。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现有监管方式之上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过程中暴露了大学生存在的诚信危机,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是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存在虚假申请贷款、违背用贷承诺、违约率居高不下等诚信缺失问题.原因为:(1)社会各种不良思想的存在及其影响,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滋生提供了外界环境;(2)相关贷款信用法律的不完备,对违规的大学生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矛盾.对策有:(1)尽快制定有关助学贷款的法律法规,为诚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2)加快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3)建立诚信教育的常规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4)强化诚信建设的舆论宣传机制,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大学生失信现象的法制思考由国家助学贷款引发了对大学生信用问题的关注 ,进而引发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全面讨论和研究。大学生失信现象主要有 :违反考试制度的现象严重 ;在助学贷款方面信用意识淡薄 ;在择业时契约观念不强 ,不守合同信誉 ,求职材料弄虚作假 ,进行不正当竞争。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出现这些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人更多地是从道德层面来分析大学生失信的原因 ,但实际上 ,不能仅仅从道德方面来找原因 ,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背后也隐藏着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因素。本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从法制的角度上看有如下几个原因 :…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过程中暴露了大学生存在的信用缺失形成危机,造成大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但一直以来,由于大学生还贷违约、诚信缺失,因此给学校、银行、国家带来很大压力及不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