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餐饮消费的多元化,外出就餐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在各类媒体中,广播可以做到更快速、更便捷。这与听众关注美食、分享美食的兴趣正好对应,美食节目因为贴近生活、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因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特别是满足了"移动收听"人群关注美食的要求,做到了为听众服务。广播美食节目的发展需要更全面、更多样化,以快速的、灵活的、生动的各类元素,不断地满足收听人群,特别是移动收听人群的关注。做好一档有影响力的广播美食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大成本、大制作的"大片时代"已经到来。原版节目的引进、精良的制作、创新的本土化资本运作与产业链开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但文化产业的风险值得警惕,中国电视台应量力而行。在引进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节目模式,还学习节目创意与营销策略有助于我们快速成为节目版权的出口方。  相似文献   

3.
"新闻把关"不仅有利于在政治思想、舆论导向、客观公正等原则问题上站得稳,也是提高新闻采访和制作质量、合理分配采访资源、保证栏目精品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第一时间》节目为例,谈谈民生新闻类电视直播节目如何做好采访和后期编辑的把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一些较为知名的电视节目来看,收视效果较好的节目对策划工作都比较重视,尤其是综艺类和真人秀节目的策划工作更是如此。一些重大题材的电视专题节目,还从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聘请了一批学者作为策划人,利用专业"外脑"提升节目的策划水平。策划的主要功能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创新上,更主要的是将节目内容的创新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内首档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的剧场版进驻央视一套,并获得骄人收视率。此档打破国外户外真人秀版权垄断的节目,记录了"极限情侣"实践梦想的故事。央视引进该节目,不仅提升了收视率,也实现了其软实力的扩张。真人秀节目《侣行》的播放,对央视改版而言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余磊 《声屏世界》2013,(2):27-28
广播新闻节目离不开深刻、精彩的评论,如果没有评论就是一档纯播报性节目。新闻评论不仅为节目增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受众正确、客观地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广播新闻节目的评论中,主持人说什么、怎么说是决定评论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新闻评论"度"的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对广播新闻节目评论"度"的把握,应当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七个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好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改革开放的成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台,在农村有着最为广泛的受众,做好"三农"报道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各级各地电台,"三农"方面的报道却显得十分缺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各级各地电台应该高度重视,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改进和加强。转变观念是前提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过程中,由于受成本、利益驱动,相当数量媒体所办节目中出现了"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现象。"三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仅媒体对"三农"报道不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真 《声屏世界》2014,(9):22-24
电视社教节目是指专门为受众传授知识、疏导理念、引证思想和指导行为的电视节目,在国外,它又称"公共利益服务节目"或者"公共教育节目"。社教类节目是各级电视媒体节目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教类电视节目创新策划是提升传统科教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节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雷鸣 《视听纵横》2010,(3):102-103
杭州新闻广播《民情热线》是"热线投诉类"节目。该节目以"领导走进直播间,百姓难事现场办"为节目宗旨,经过五年的创新实践和倾力打造,以"亲民、爱民、为民"为己任,  相似文献   

11.
崔向前 《新闻前哨》2010,(10):104-104
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的运作中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编辑不仅要对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进行策划指导,还要对新闻节目的制作、编排、播出进行控制指挥。  相似文献   

12.
邢雪 《新闻窗》2013,(6):51-52
《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星跳跃》号称浙江卫视"中国三部曲",这三档号称"国字号"的节目却不是自制节目,全部是引进海外节目版权,依照制作宝典的指南,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制作的节目。在这个创意匮乏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讲,从海外引进一整套节目创意体系,是控制节目设计成本,迅速提升节目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李华英  郭睿 《新闻前哨》2013,(12):42-42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好的脱口秀节目,就是充分满足了这一理论。在观众至上、收视率成为"指挥棒"、竞争激烈的今天,电视节目生存的王道已经不仅仅只是节目形式,观众更愿意看的是高质量内容、高水准的脱口秀节目。优秀的创意策划团队,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13开年之作,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我是歌手》。七位明星同台飙歌的节目形态,使电视音乐秀节目经历"七年之痒"的沉默之后,重新点燃了PK烽火。"节目真实、选手真挚、知音听审团真诚",这"三味真火"激活与优化了观众的体验,迸发了观众对节目的激情,让《我是歌手》成为2013年春天最"火"的声音———没有"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弦律为唯一宗旨。老歌新唱、返璞归真,怀旧成了吸引眼球的"卖点"。  相似文献   

15.
张弘 《新闻窗》2011,(4):123-123
电视谈话类节目,来源于国外的"talk show".按字面意思可译为"谈话节目"或"讨论节目",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几个特约嘉宾,一群观众,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现在国内仅省、市级台类似的节目就有四五十台之多。  相似文献   

16.
王婧  张歌燕 《东南传播》2010,(7):154-156
2009年年末至2010年的现在,电视交友节目在荧屏上火爆一时。本文以2009年收视率排名前五位的省级卫视及首先开播新一轮电视交友节目的山东卫视旗下的各档电视交友节目为样本,通过对此类节目兴起的背景、呈现样态、特征等内容的分析,发现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偏离了"情感"和"交友"主题的电视真人秀。  相似文献   

17.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结合了戏剧元素的节目样态,其核心在于节目叙事策略中的冲突性。本文以美国知名真人秀节目《全美超模》(《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为例,从环境设置、人物关系设置和赛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真人秀"节目的冲突元素建构方式。探讨冲突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以后,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多档节目纷纷效仿,各类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电视风潮。在"谈话风潮"之初,谈话节目以其选题新颖、风格真实、现场活跃、内容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谈话节目,其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19.
李多 《记者摇篮》2009,(11):53-53
目前,广播文艺节目的主持人,是集采、编、播于一身。既是节目的主持人,又是节目(作品)的编辑。直播板块、热线电话以及"戏迷"进入直播间与听众互动,已成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主持人(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播音素质,也要有较强的编辑水平和能力作支撑。为此,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编辑)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艺术以及职业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柏松 《新闻实践》2012,(9):69-70
作为一个崭新的交互式的、由大众主导的"草根"传播方式,微博正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补充。电视台大众节目更多的是把微博当做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电子版的新闻热线和短信平台。而我们认为,借助微博的圈子文化弥补证券节目的窄众特征缺陷,把微博"粉丝"群转移到节目中来,变为节目收视群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试以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节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