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周采 《学科教育》2013,(4):122-128
斯多亚学派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该学派的悖论性来自其所汲取的思想资源的复杂性。斯多亚精神强调理性、世界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张“按照自然生活”与积极尽职责于家庭和国家,并重视伦理一治疗学。斯多亚精神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对苏格拉底道统即唯智主义的强调,并带有明显的人文文化色彩,强调人道思索与公民责任,关心将修辞和美德以及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要求雄辩家在演说中承担伦理教育的任务,传达那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高贵思想,并通过触动人的情感来激发他们的赞美和深刻的奉献。相对知识的传授来说,斯多亚教育思想更关注“人”的特性,重视人格完善,尤其强调人的品德培养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并蕴涵了西方绅士教育理想的渊源。其对后世西方教育的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吟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27-129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相距甚远,但两国高校都十分关注德育问题。两国高校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既有共同点,又有诸多差异。通过对两国高校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格局日渐形成的今天,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主题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而地域文学主题为两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不离开它扎根、生长、发育的土壤。人类的地域情感对文学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边城》与《我的安东尼亚》地域文学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美两国艺术发展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又有各自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在操作方法以及评估手段方面所规定维度的异同,窥探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在特定历史背景,思维习惯等的文化发展本源,并进一步提出了对艺术教育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美教师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历年文本比较入手,分析两国师德规范的发展轨迹及其异同,发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特质与专业价值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当代伦理精神,探究师德规范在指导教师专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与改进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育的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美育资源,通过品析语言、分析形象、驰骋想象、创设情境等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发现、欣赏教材中美的内容和形式,汲取"美"的营养,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校长选拔培训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国和美国比较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长的素质对学校的发展举足轻重。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培训各具特色。中国校长的产生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任命 ,校长们视工作为事业 ;以本科学历为主 ,年龄较长 ,以男性为主。美国校长则大多是自愿进入教育管理行列 ,视工作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以硕士学历为主 ,年龄较轻 ,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中国校长培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教育 ,注重教育管理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美国校长培训重视实践精神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强调信息技术与管理。两国校长都希望有更多的调查研究作为校长培训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对网上随机选取的200个化学问题的比较分析中发现,中美两国高中生的提问在知识类型上存在共性,在提问动机、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提问动机上中国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外在动机;中国学生提问的知识水平比美国学生高,但认知水平比美国学生低。这些差异反映两国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反映两国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两种语言活动,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从未停息过。中美两国读写结合路径在理论基础上的差异表现为,中国以文章学作为基础,美国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路径类型上的差异表现为,中国重视写作要素,而美国更注重建立读写联系和修辞;路径结合点上的差异表现为,中国注重显性要素,而美国注重显性要素的同时兼顾隐性要素。比较中美两国读写结合路径,有利于我国读写结合扬长避短,为读写结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研究背景 跨文化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是一种学习其他国家好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来改进本国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对中美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数学课堂具有“学生很守纪律,教学过程流畅,连贯一致,关注内容的发展,解决挑战性的问题,强调证明,以教师主导的大班级教学为主”等特点.而美国数学课堂则是“强调程序式操作,很少关注严格的数学内容,不太强调问题解决和数学联系及证明”自2000年以来,中美两国都进行了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比如说,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从强调“双基”发展到强调“四基”,并广泛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观念,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美国建议高质量数学教学,即提供高认知水平的数学任务,提供学生从事高认知水平的思考及推理的机会,提供学生讨论他们数学活动的机会.两国都开展了实施核心课程标准的教师培训工作,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最新课程标准取向的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比较和分析.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美两节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实践的示范课的比较分析,揭示在当前改革理念指导下的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特点,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取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同和差距。通过比较两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异,给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思路,分析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改进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类型学视角,采用扎根理论从教育政策中归纳出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的类型学体系。通过探索性分析得到如下形式理论:情感表演规则分为内隐性和外显性规则两大类;内隐性规则又分为情感修养规则、情感素质规则、情感认知规则、情感调节规则、情感体验规则,外显性规则分为情感行为规则和情感形象规则;根据类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建构了"冰山模型"。对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类型的探究有助于为全面优化教师情感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同和差距。通过比较两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异,给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思路,分析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改进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于美国法制,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亦深受美国法制的影响。从比较法视角,对中美两国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阶段、启动程序、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程序性内容进行对比与评析,以期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和反思,并探求我国语境下应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而谋求对其改进与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文化传统、教育观念及国情等存在种种差异,使得两国在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上有诸多不同.但是,客观、辩证地进行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分析则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所启示.本文主要从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定位、角色重心、任职资格、任用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乔治·莱考夫的框架理论与概念隐喻为基础,对奥巴马与特朗普两篇关于移民政策的演讲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两篇演讲都针对移民政策,共同使用"国即家"框架,概念隐喻的使用较为不同,潜移默化中构筑不同的家庭框架影响民众认知。奥巴马演讲侧重移民的艰难生活,强调共情与责任,从而构筑"慈父家庭模式"。特朗普侧重非法移民对美国法律秩序与规则的破坏,强调外部威胁,从而构筑"严父家庭模式"。演讲文本层面折射的是美国政治的变化,移民与传统中产阶级白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美国民众当前对"政治正确"话语关注度的持续走低,以及美国两党两极日渐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目标、模式、内容及途径等方面对中美两国工程伦理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其共同特征与各自特色,并借鉴美国经验,从既重显性课程又重隐性课程、强化技术规范训练、产学研结合、丰富工程伦理案例库、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加强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问题。笔者认为,语言教学不仅要重视认知,更要关注情感。研究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认知传统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国教育方式也大相径庭。通过分析两国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方面着重分析比较中美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不同,总结归纳各自教育的利弊,证明美国着重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中国则寻求共性教育,提出应在实际社会与经济发展基础上,弘扬共性教育的长处,借鉴个性教育的优势,努力实现教育的全面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