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业余研究者日益被专业研究者取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研究要坚守学术立场和履行学术责任,使高等教育成为真正的学科;需要通过影响教育政策的走向和提升政策合理性以及为高校自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其公共服务的影响力;需要通过实施适切性教育来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表达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基于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问责制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应负起社会责任。为制定和宣传政策服务、探寻实践中介和直接服务实践以及研究、应用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挑战及时提出预测、预警是高等教育研究应承担的具体社会责任。研究者要不断学习,提升理论修养,这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研究者要加强自律,学术共同体也要对研究者实施他律,如此研究者履行好社会责任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认识和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本文拟对高等教育研究实现社会责任的路径这一问题做粗浅探析。总体而言,高等教育研究必须通过三个途径体现其社会责任:一是培养一个更具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者群体;二是创造、传播和阐释高等教育理念,探索和构建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对繁荣社会科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对象,但并不是所有教育中的问题都是教育的真问题。一个好问题的提出,不仅需要满足符合当今教育研究发现的潮流,也要以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支撑为立足点,同时,教育研究者作为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主体,在对教育问题的判断和提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问题的提出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不仅需要研究者有提问题的意识,还需要研究者个体动机跟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试论理工科类高等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而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反映到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理工科类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强调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不同于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关怀,它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五种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大学演进历史的考察,可以得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五种社会责任定义,它们分别是社会免责观、社会使命观、内外部职能观和主体责任观及学科责任观,每一种定义都是时代需要的反映。在今天,学科责任观更能够代表专业研究者的立场,学科责任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担负的最直接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知识女性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从多年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女性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影响了高素质女性优势的发挥。本文从教育需求影响因素中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角度分析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让更多的女性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一词没有明确所指,往往让人误解,以为不做出与社会亲密牵手的姿态就在道义上理亏。这对高等教育研究来说是十足的误导,因为相对于国家意志之巨手,高等教育有如橡皮泥备受揉捏;高等教育当前的问题不在于如何与社会亲密牵手,而在于如何从社会漩涡中奋力自拔。好的研究总是折射社会责任,在社会面前,高等教育研究者只有一个责任:做出好的研究成果。从高等教育学学科特性来说,有必要驱逐社会责任一词,代之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的视角看高等教育研究应如何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等教育研究的创新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教育研究的真谛在于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研究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仅仅依靠研究者自身的创新 ,并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发挥作用。高等教育研究者在高等教育创新问题上应转变研究思想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任何研究总是从研究者自身所发现的问题出发,来寻求应对问题的路径,而研究者自身对问题的发现总是会从自身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去把握普遍性的问题。当代中国教育学术研究需要有走向世界的胸襟,同时需要踏踏实实地回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凸显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中国意识,进而从特殊性走向普遍性,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智慧。从我们自身遭遇的问题出发,从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出发,深深地扎根于中国问题本身,展开我们对人类普遍教育问题的探究,就是朝向世界性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