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由于风俗的稳定性特征,有些风俗可能要落后于时代.这种落后于新颖、审美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与旧思想紧密相连的弊习陋俗在某些时间里时代的社会风俗被视为陋俗.它有碍于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社会风俗也可称为陋俗.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生活习俗丰富,其中有些需要提倡,有些需要改造.《中国陋俗批判》一书所述及的陋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早已不复存在或已近于消亡,这是中国社会不断向文明健康方向发展的必然.然而我们还应看到,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一方面出现了向健康、娱乐、也有抬头之势,批判与克服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的丧葬陋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烧纸钱代替葬实钱,在两宋时期或许是个历史进步,但在今天已无进步性可言。至于避回煞、看风水、做道场,在当时便是不折不扣的陋俗。两宋某些有识之士对丧葬陋俗的批判可谓深刻,至今对人们仍不无教益。然而这些陋俗在两宋社会竟泛滥成灾,其原因在于民间习以为常,朝廷禁而不严,有识之士反对丧葬陋俗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3.
赣南客家风俗从价值看可分为善俗、平俗与陋俗三种类型,其中,陋俗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但其本质特征是超出于客家人日常生活规范。城乡个人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是可以消除陋俗弊端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陋俗文化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运演过程 ,它贯穿于近代社会的始终。当我们对近代陋俗文化的变化过程作了全面考察之后 ,可以从中认识到几条最基本的规律以及某些启示。首先 ,陋俗文化的改造与变革是极其缓慢和艰难的 ,它随着近代社会的开始而逐渐展开 ,一直到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其改造还未结束 ,呈现出长期渐进的状态。实际上 ,这种状态恰恰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 ,任何文化的发展变化都要经过曲折而漫长的道路 ,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陋俗文化的变化亦是如此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陋俗文化的变革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社会历史条…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28-130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包含着浓厚的男尊女卑的特点。女子缠足是传统的女性道德观的重要内容,而这样的女性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长期处在被歧视、被玩弄、被奴役的地位中。当缠足使女性在精神、心理以及肉体上均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封建陋俗。此间,虽有很多人对此鸣不平,但终究未成气候,直至近代提倡男女平等,根据地和解放区对缠足陋俗大行批判和改革,最终使缠足陋俗走向了灭亡。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变革的局限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在婚姻、家庭、妇女、“性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逆动因素的制约,使其变化经历了一个步履艰难的漫长过程。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变革的基本规律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宋玲 《考试周刊》2012,(68):194-195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婚姻陋俗毒害着青年男女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女子更多地成为陋俗的牺牲品。如今应摆脱陋俗,更新观念,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更多的年轻人去自由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婚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研究发源于批判,批判是高教研究的题中之义、重要职能,是高教研究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当今中国高教研究中批判的极度缺失,严重弱化了高教研究的社会责任,阻碍了高教研究的进步。重建批判之维是中国高教研究的理性选择。政策批判、理论批判、校本批判是批判的三种类型,也是重建批判之维的三个方向。当前要重新定位大学高教研究机构服务本校的职能,为校本批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铲除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低俗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大张旗鼓的改造运动。其主要途径包括: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改造陋俗文化奠定理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陋俗文化的改造成为人民的自觉要求和行动;通过改造旧有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为陋俗文化的改造提供重要保障;准确把握陋俗文化的规律,确保陋俗文化改造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风俗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年来在清末民初风俗变迁、区域性风俗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服饰、婚俗、陋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同一习俗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得到不同的反应。焚烧冥币习俗在过去或今天的一些农村中是神圣的,然而却被今天的许多城市居民看成是陋俗并想办法将其革除。在革除前。制定政策者应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实现的功能及在现代社会的变迁,更要明白任何习俗的形成和消亡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革除焚烧冥币习俗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人情礼节风俗有着密切关系,这种风俗对农村经济影响较大。社会风俗和不正常的心态等因素是造成这种现象蔓延原因。我们应采取措施刹住这股风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西丧葬风俗中的古礼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礼制研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祖国传统化的延续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今天的古礼研究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更当有所发展,因此应有一些与前人不同的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试图从江西民间风俗中寻找出流失于野的古礼遗痕,了解研究古礼做一初步探索,并以此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及这些民俗对今天江西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民间习俗为区域的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桂林平山大村走"老同"习俗与少数民族地区其他习俗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以桂林平山大村走"老同"习俗为个案,尝试探讨其在村落组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系是比较保守的民系,虽然客家人迁徙到各地,却仍然传承着源自于传统之儒家礼俗。然而,礼俗会因为社会变迁、族群融合而有所变化,婚姻礼俗亦然。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使得客家婚姻礼俗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台湾的客家婚俗,也随着时代与地域之不同而有所差别,至今仍可看出源自于原乡古代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论其渊源皆以《礼记·昏义》: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为依归,但在台湾又有所转化,演化成在地化之客家婚礼习俗。现代台湾客家婚礼,都已经过简化,古老完整之婚姻礼俗,已不多见,客家年轻一代,更不复知晓客家婚姻礼俗之文化意涵。本文探讨台湾客家传统婚姻礼俗内容,彰显客家文化中的婚姻民俗与精神信仰,有助于认识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丰富之内涵。  相似文献   

16.
The word chic refers to something fashionable or stylish. Chic varies fo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with time and place. Something chic may have desirable or undesirable long-term consequences. Disability and extremism are also changeable concepts, depending on comparison to social norm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hould have the option of being chic. However, disability itself should not become chic, nor should ineffective or harmful treatments of disabilities or extreme models of service delivery, even if some consider them chic. Disability chic refers to a form of extremism that includes undesirable, distorted positive perceptions and denial of disability, as well as in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it. People are gifts whether they have disabilities or not, but disabilities are not gifts.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平时社交中因不甚了解礼俗文化知识往往出差错 ,因此阐述东西方一些礼俗文化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这类文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认为风俗可以救世 ,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 :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 ,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 ,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 ,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 ,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 ,注意与国家政府合作培育、提倡“良风美俗” ,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湖南民俗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历经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局面。其中,以傩文化为代表的精神民俗研究和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民俗研究名列全国前茅,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湖南民俗学研究与全国的发展态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国内外的学科大势,尤其需要在范式转型、主攻方向、领域拓展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