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实践教材缺乏、教学方法落后、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课程要求等问题,因此应从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对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可以连接校内校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挖掘课程资源,将教学与生活连接;开展课程活动,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举办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实施课程评价,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从...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亮点,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之一。该课程是国家课程,但与一般的学科课程相比,又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没有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由各省具体负责开发和实施;其次,课时数虽有规定,但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是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有机结合;再次,没有专职的教师队伍,现有指导教师均是从其他学科的教师转岗而来或由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现的是国家的主流文化,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课程改革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教师对新课程是否接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学校对教师的支持、校外对教师的支持。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是新课程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对新课程接受度在教龄、学历、学校性质这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章可循,它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它要求打破学校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转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也是课程的观念,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如果教师仍然抱着“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想法,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实施校本课程最早和最成功的国家之一。1988年教育改革尽管推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但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仍然享有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力。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在校内通过实施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在校外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进行实施。在校本课程支持策略上,英国通过建立"校内校本课程支持小组"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大学、校外专家的联系等方法来取得校内外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方式对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意向明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利他性、利己性、校外支持、自身特性和校内支持。不同个人属性教师的行为意向有一定差异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为教师赋权增能,增加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强化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考查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课程实施的结构、水平与类型。结果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程实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包括课程理解、课程执行、课程评估和课程分享四个维度。实施水平整体上处于"精致化实施"水平,在七级水平中处于第五级。专职与兼职教师、不同骨干和职称等级的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以及不同任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教师,在课程实施水平上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程实施表现为四种类型:分享合作型、积极调整型、平稳实施型和机械执行型,尤以平稳实施型为最。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内容诸如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和实践、社区服务等都是在校外完成的,都需要校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综合性知识、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否接受新课程,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非金钱成本效益、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学校对教师的支持、校外对教师的支持等5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态度均有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情况良好,在影响教师接受度的5个方面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非金钱成本效益接受情况最好,而校、内外的支持是最差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探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片面、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孤立、课程评价粗放等问题,并从教师教育观念、学科前沿把握、幼儿园教育现状三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课程改革路径。即“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项目实践”,夯实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校内教师+外聘教师”,协同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认同”“课程理解”“课程执行”“课程反思与分享”四个维度设计问卷,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地区、教龄、职称、荣誉、任教连续性、科研成果、任职作为变量进行相关性因素分析。并从建设专任队伍、规范课程实施、加强反思分享、丰富教研经历四个方面探讨促进教师课程实施水平提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备课方式,是教师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新课程下备课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在以往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盯着校内教材而忽略了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要注意参与社会生活。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  相似文献   

15.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认识较为正确,认同程度较高,但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成本效益、实用性、关心事项、校内支持和校外支持是影响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可以尝试从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减轻教师负担、增加教师教学效能,凸显文化张力、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利用校外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着手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否接受新课程关系课程改革的成败.从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学校对教师的支持、校外对教师的支持等5个方面考察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较高,阻碍教师接受新课程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缺乏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论支持,更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如何实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综合实践的老师普遍感到很困惑:“综合实践活动,怎么上?没有教材,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主题课程实践共同体是落实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愿景、组织协作、领导方式、实施路径、组织形态等方面有特别的要求。主题课程实践共同体在纵向上由中小学校内、校外成员多方构成,各方分别有着各自的职责分工;在横向上需建立动态的共享支持体制,包括打造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制订多层次协作规则,赋予一线教师更大的课程决策权,以定期成果展示形成驱动力等。  相似文献   

19.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及相关界定 课程实施中的人力资源是指从事课程活动韵具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根据其来源可以划分为校内人力资源和校外人力资源,其中校内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校长以及其他教育管理者;校外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家长、各个层次的教研员、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人士。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证将。"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如何有效利用校内外各方面教育资源,办活教育、办好教育,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上海市金山区较长时期以来,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聚焦学生的"活动与生活",深入开发并整合校外教育资源,架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桥梁,搭建学生实践、活动教育平台,实施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对接;学校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对接,使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求同学习"与"求异学习"相结合,在"学生学得活,教育有实效"上探索出一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为此,本刊走访了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郑瑛副局长,并将金山区校外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经验推介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对各区和各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