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与联想     
文章里所涉及的事物,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有的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由一件事又想起有关的另一件事,这就是联想。在联想中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根据这些关系和联系,联想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接近联想。指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一九四三年四  相似文献   

2.
联想能打开作文的思路,使文思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想得深远,想得宽广。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所以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最基本的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接近联想指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中秋赏月,由家人的团聚想到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想到为保卫祖国而抛妻别雏的边防将士。这是时间接近联想。清晨,漫步在乡间小道,由今日农村的繁荣景象,想到旧社会农村的凋敝,想到“四害”横行时期的折腾,这是空间接近联想。而类似联想指的是一件事物的…  相似文献   

3.
想象,可以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如人们从“一“字可以联想到“一滴水“,联想到由无数的“一滴水“汇聚而成的长江大河,以至浩瀚的海洋,可以联想到“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两江十八滩“的诗句.这就是由字面触发的相关联想.由今年春节发生的事,想到去年以至更早的春节所发生的事,就是由时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一件发生在延安的事,想到发生在延安的其他的事,这就是由空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居里夫人想到陈景润,这是由一事物进而想到其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联想.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国内“想到“国外“,这是由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司云 《陕西教育》2008,(7):90-91
想象,可以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如人们从"一"字可以联想到"一滴水",联想到由无数的"一滴水"汇聚而成的长江大河,以至浩瀚的海洋,可以联想到"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两江十八滩"的诗句.这就是由字面触发的相关联想.由今年春节发生的事,想到去年以至更早的春节所发生的事,就是由时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一件发生在延安的事,想到发生在延安的其他的事,这就是由空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居里夫人想到陈景润,这是由一事物进而想到其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联想.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国内"想到"国外",这是由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所谓联想,就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比较常用的几种联想方法有:类比联想、对比联想、追忆联想、推测联想、连锁联想、象征联想、事理联想等七种。现逐个介绍给大家,以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一、类比联想类比联想是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与之同类的人、事、物的联想。...  相似文献   

6.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接近联想的特点是把时、空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见到铁轨,即联想到火车。类似联想是对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联想。如《荔枝蜜》中,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合理运用联想,使问题创造性地得到解决,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一、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由命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的外表形态与结构特征,联想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9)
联想不就是由一件事想起另一件事吗?是的,简单来说是这样。但是联想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难道我们看见了桌子就会想起一头牛吗?当然不会。那么联想建立的条件是什么,联想有哪些特点;联想有哪些规律;联想的机制是什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怎样利用联想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上把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做联想。若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问题的多向思维能力,即将知识化零为整,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同时强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一、运用“接近律”,把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既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理解;亦可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将接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例如讲“离子键”时,可由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电荷间的作用,用“库仑定律”加以解释,就能加深理解概念中“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甘其勋一、联想力的培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联想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冬天到了”想到“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12.
现行职高语文教材记叙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单独组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使他们能够初步掌握联想的基本规律与特点,从而逐步提高联想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多方面的,本文就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谈两点意见。一、联想的四种类型联想在记叙文中常用的是相关联想,它的基本特征是由此及彼,依据彼此之间相关、相近的关系产生联想。这类联想一般比较舒展,它可以由这个人联想到与他有关联的另一个人,也可以由人物当前的事联想到他过去的事,还可以由某个地…  相似文献   

13.
李丽琼 《湖南教育》2004,(17):31-31
接近联想。接近联想也叫相关联想,它是指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与其相关或相近的事物或概念的思维活动。例如,复习高一“商品和商品经济”时,引导学生由商品概念联想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由价值自然联想到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以及价格等;由价值必然联想到货币、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以及影响商品价格的多种因素。接近联想能够开阔学生思路,扩大其思维信息量,促使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范围去认识事物特征,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要素的内在联系,掌握更具体、更全面的知识,从而…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的经验这一心理过程。联想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发散思维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联想需要遵循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所谓接近律,是指对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相似文献   

15.
相似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事物的联想,这就是相似联想.它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可开拓思路,扩展材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和"霜"都是一片白色,颜色上相似,因而引起联想.接近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他事物的  相似文献   

16.
联想就是从已知的概念、规律出发,将接近的或相似的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从某事想到另一事。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新境畀,发现新事物,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中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必须从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开始。一、启发联想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鸽子”联想到了”和平”;由“中秋赏月、家人团聚”联想到“为保卫祖国而守卫边防的解放军战士”等,这种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出示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让学生经过联想,从中找出事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恰当地诱发学生的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外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需要,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联想方法。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图形、式子或问  相似文献   

20.
联想记忆是借助联想这一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接近、相似、相反、因果等关系进行记忆。在文言诗词教学中运用联想记忆,要求先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清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